携手“黔”行百花开 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十八载-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携手“黔”行百花开 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十八载

2024-06-06 09:56:25  来源:贵州日报

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十八载

携手“黔”行百花开

  “我为能够参与助力贵州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实现从0到1,亲眼见证两校合作开花结果而感到骄傲自豪。”2007年,卢琳璋作为厦门大学首批派遣干部之一,挂职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负责引领数学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在厦门大学倾情帮扶下,贵州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多年来发生不少变化——

  2013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学科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及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贵州省高等学校数学建模与科学计算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等学校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一系列科研平台陆续建立;对口支援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接收青年教师访学,开启本科生联合培养,人才培养不断取得实效……

  18年对口帮扶,像卢琳璋一样,厦门大学的“黔进者”林东伟、宋培林、张泽涛、杨继国、史秋衡……这些名字融入了贵州师范大学的发展史。

  2006年,贵州师范大学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高校。18年来,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贵州师范大学的办学实力逐年提升,成为高校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一个典范。

  一花引来百花开。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院长张先清教授负责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与贵州师范大学的对口支援工作,他积极推动人类学、民族学与文化遗产等学科人才培养工作,累计为贵州师范大学培养了12名博士。

  同时,张先清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开展“全新世以来古人类遗址遗产调查与保护”重大项目研究,聚焦西南地区中华文明起源议题,推进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8年来,在厦门大学的帮扶下,贵州师范大学的师资队伍水平逐渐提高,人才结构日趋完善。

  贵州师范大学共选派120名教师赴厦门大学脱产进修访学,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专业师资后备力量。厦门大学为贵州师范大学培养博士研究生157名,硕士86名,进一步改善了学校人才队伍结构。

  每每回想起在厦门大学读博的时光,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龙见仁总是深有感触,他说,因为厦门大学对口支援契机,让学校青年教师有更多机会提升能力。厦门大学浓郁的学术氛围、频繁的学术交流,帮助自己增长见识提升才干,特别是厦门大学开放包容的治学态度,至今都对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多年来,厦门大学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贵州师范大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实际,指导协助该校对学科建设规划进行了全面科学修订。对学校保持特色学科专业的稳步发展,急需学科专业和弱势学科专业的完善提高,重点学科的确立和建设等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厦门大学的帮扶下,贵州师范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博士点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

  十八年栉风沐雨,贵州师范大学的变化翻天覆地,厦门大学的帮扶一如既往。

  随着一轮又一轮和对口支援协议落地,两校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

  双方精心打造的“山海风流”学术讲座,成为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批批干部到厦门大学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学习和感受厦门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促进了贵州师范大学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提升……

  “积极争取厦门大学对贵州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努力使贵州师范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肖远平说,将加强与厦门大学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天文学科建设,推动天文学深化发展。同时,创新工作模式,结合当前国家战略,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肖远平表示,贵州师范大学与厦门大学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两校将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拓宽对口支援合作领域,深入调研贵州在乡村振兴中社会治理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贵州方案”。(记者 何登成)

[责任编辑:刘昌馀 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