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更多粤黔协作新故事——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侧记-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书写更多粤黔协作新故事——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侧记

2024-06-06 09:52:57  来源:贵州日报

书写更多粤黔协作新故事

——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侧记

  初夏的伶仃洋,蓝海无垠,深中通道横跨其上,开通已进入倒计时。

  这项超级工程是服务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深中通道建成之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间联系将更加紧密。

  桥,是纽带;海,代表宽广。

  6月3日至4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再次到广东学习考察。登上深中通道,远眺碧波万顷,让人思绪飞扬——桥与海就像粤黔协作,联络越来越紧密,空间越来越宽广。

  2天时间里,代表团先后深入珠海、中山、佛山、广州等城市的科研院所、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一路学习、一路思考。

  如何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动能……大家的认识有了新提升,工作有了新目标。

  服务国家战略 担使命抓机遇

  一把正安吉他,澳门设计,贵州生产,横琴销售,最终走向世界;一座中医院,广东标准,贵州样板,服务面向西南……

  广东是国家战略交汇地,在粤考察期间,代表们有一个直观感受,贵州服务国家战略的基础正越来越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是践行这项战略的重要举措。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一把来自正安的吉他,生动诠释了“澳门设计+正安生产+横琴销售”的协作模式。

  2021年以来,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平台,已有26.7万把正安吉他销往葡语系和拉美国家。

  看到正安吉他融入国家战略带来的收益,遵义市委副书记黄俊很有感触,表示要倍加珍惜粤黔东西部协作机遇,持续完善协作机制、拓宽协作范围、创新协作方式、深化协作层次,取得更多更好成效。

  来到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超算应用上天入地,在微观世界里重新解构传统生产方式。

  可喜的是,国家东数西算布局已经完成,贵州充足的算力资源可以支撑东部数据运算,同时为自身数字化发展赋能。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认为,贵州有算力优势,东部有产业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是贵州的担当和责任。“东数西算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贵州发展新的起点和机遇,必须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求发展。”

  得益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长期“霸榜”全国的广东省中医院以“广东标准”输出“贵州样板”,与贵州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正式开诊运营不到半年时间,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已取得多个“从0到n”的突破。

  “广东省中医院将力争建成立足贵州的医疗高地,让广大西南老百姓享受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充满干劲。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医教研管防,打造中医药医疗服务的贵州样板,加大以医代药推动贵州黔地灵药走上中药产业提质升级道路。”省卫健委党组书记杨慧说。

  发挥比较优势 共建共享共赢

  考察期间,代表们深入广东领军企业,切身感受两地产业协作“温度”。

  走进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展厅,各类飞机模型让人目不暇接。该公司在2023年全球交付各型通用航空器647架,各类通航运营飞行小时数6.3万小时,营业收入221亿元。

  在另一家行业领军企业——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代表们了解到,该公司稳居全球海上风电市占率和创新排名第一,产品规模化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

  两家企业具备的新质生产力让代表们既心向往之又倍感亲切。这份亲切,源自两家企业与贵州多年的共建共享。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贵州拥有9家下属单位。其中,中航重机为上市公司,市值超过500亿元。

  安顺市委书记杨昌鹏深谙航空工业乃“制造业皇冠”。他表示,下一步,安顺市要积极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航空强国重大机遇,围绕“三中心、九园区、三基地”布局,做大做强做优航空产业生态。

  而早在2011年,明阳智能就在毕节韭菜坪风电场投运了首台风力发电机组,这是贵州首个风电项目。在此基础上,明阳智能西南大区总经理陈超表示,将扎实构建绿电制氢、氢制甲醇和制氨等新产业业态经济新体系,助力贵州乡村振兴和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粤黔协作工作队领队肖南龙说,将从产业帮扶上进一步打造粤黔协作产业园,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聚焦两地优势,推动黔品入粤、粤品入黔,真正实现双向奔赴。

  在粤黔协作大背景下,发挥好贵州比较优势,用好广东资源,两省在多领域共建共享共赢空间广阔。

  培育创新动能 广交流深交融

  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行走在广东大地,创新故事不绝于耳。

  在广东考察期间,有个创新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多年前,广东工业设计城里诞生了全球最早的空气炸锅产品,但国内无人敢投资生产。最终,飞利浦买下产品专利,推动空气炸锅一炮而红。

  这是一个错失创新产品的案例,却也在提示着工业设计为产业链带来的价值提升。

  如今在广东工业设计城里,工业设计中每投入1万元,可获得约137万元的价值收益。

  “要把广东的创新资源、创新理念带到贵州,培育当地劳动者创新意识,赋予他们服务能力,才能支撑新型产业落地。”广东工业设计城运营商冯家宁说。

  省商务厅厅长吕劲松说:“这次考察有启发,吸收了很多新技术、新经验,我们应该学习广东干事创业的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通过新质生产力,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及资金促进贵州发展。”

  在季华实验室的创新故事里,“90后”博士因为青年创新基金支持,有了实现梦想的底气,成功研发出首批国产非充气轮胎样品。

  博士圆梦背后,季华实验室还推出了“引进急需特殊人才不受称号及职称限制”“对成果落地佛山的完成人及重要贡献人员奖励收益的90%”等制度创新,用5年时间建立起60个科研团队,人员规模近1300人。

  听着这些创新故事,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守海感受很深,“我真切感受到了大湾区硬核的科创实力。贵州也要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布局建设贵州省实验室,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

  在山海相连处,粤黔协作正在迈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恰如一座大桥,向着希望之海无限延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记者 许邵庭 陈毓钊 陈玉林)

[责任编辑:刘昌馀 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