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25年第四季度,黔南州独山县“十四五”规划即将画上圆满句号。
5年来,独山县以攻坚克难的锐气、勇毅前行的定力,多措并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优化,服务业持续发展,投资稳定回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向上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独山新篇章积蓄了充沛动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末,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3亿余元,是2020年129亿余元的1.11倍;第一产业增加值27.88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9.16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76.69亿元,同比增长5.1%,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笃行不怠 工业强县步伐坚实有力
今年2月13日,独山县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35.84亿元,涵盖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37个项目,将陆续在独山建成。
走进独山县轴承产业园,目之所及皆是火热的生产景象,20余家轴承及配套企业,每年可产出成品轴承超8亿套,带动上下游20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这个曾经基础设施薄弱的城乡接合部,如今已蝶变为企业云集、货车穿梭、机器轰鸣的现代化产业高地,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
在独山县企业之家,企业咨询、企业融资、企业产品展示等平台一应俱全,帮办代办、问题反映、政策咨询、加入商会等服务应有尽有。其中,企业诉求接处中心每周还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办公,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点对点破解发展难题,以“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高效响应模式,真正把服务送到企业心坎上,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保驾护航。
“十四五”以来,独山县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围绕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州委赋予的“工业大县”建设使命,积极构建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多元化协同推进其他产业发展的“两主多元”产业体系。同时,充分发挥独山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一区三园”的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产业承接转移,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重塑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截至2024年末,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36.85亿元,同比增长14.8%;规模工业增加值7.96亿元,同比增长10.4%;金属材料产业年产能达70万吨,约占全省20%;锑龙头企业排全国锑行业第3;轴承及配套企业年产各类微型轴承约10亿套。
此外,独山县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服务企业为重点,深化落实“十不折腾”、做实“十项服务”,通过企业网格化包保服务、企业家座谈会、企业诉求响应机制等方式,着力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多措并举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十四五”期间,该县累计走访服务企业超2万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融资贷款近2亿元;获批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省级重点“专精特新”企业2家;获得全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企业表彰1家,州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企业发展质效持续攀升,工业经济脉搏愈发强劲。

描绘新篇 乡村全面振兴画卷徐徐铺展
在独山县上司镇筹洞村,8500亩稻田在收割机的轰鸣下,粒粒稻谷被颗粒归仓;在下司镇北盛村,昔日乱堆乱放的小院坝变成了花香四溢的“微花园”,曾经污水横流的沟渠重现清波荡漾,乡村焕发新颜;在鄢家山社区的钧裕皮具厂,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赶订单,缝纫机“哒哒”声此起彼伏,这个依托东西部协作建成的就业帮扶车间,让一个个家庭实现了顾家与增收两不误。
“十四五”期间,独山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锚定“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核心目标,实行“县委常委包镇(街道)、政府领导包行业、县领导挂村”的提级管理责任体系,精准把握“三个转向”,严格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不折不扣推进“三落实一巩固”。
全县以稳增长、调结构、提质效为主线,持续深化农业产业体系改革,不断壮大生猪养殖、蔬菜两大主导产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6.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8.08万亩。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推动85个行政村、1596个自然寨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集中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该县以东西部协作为重要纽带,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与协作地区市场需求,积极构建“产业共建、劳务协作、人才交流”三位一体协作体系,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深入拓展合作领域,以“精准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导向,高质量统筹推进东西部协作各领域走深走实。
2024年,独山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445元,同比增长7%;“十四五”期间,完成改厕任务8201户,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58.4%;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117个,开展干部培训及技能培训2.8万人次,帮助2.2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产业振兴根基愈牢、人才振兴活力迸发,宜居宜业的乡村全面振兴图景正在独山大地徐徐绘就。

民生为要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翻开独山5年来的民生答卷:全县高考600分以上人数、一本和二本上线率均位居全州县(市)第一,中考“一分四率”各项指标连续11年位居全州第一;创建国家卫生镇7个、省级卫生村85个、无烟单位123家,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完成2.7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完成5.38万人;新增或改造地下管网118.73公里,完成背街小巷改造30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463套,实现新增停车位1138个、充电桩300个、充电位3000个,新增城镇道路13公里,改造老旧广场1个,新建口袋公园1个。
数据无言,却见证民生温度;成果有形,更彰显执政初心。近年来,独山县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从安居工程暖人心到教育医疗资源提质效,从就业保障强根基到文化服务润万家,独山步履不停,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公平共享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就业保障筑根基。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形成三级联动工作格局。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通过专项活动、劳务协作、公益岗位等,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围绕产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落实担保贷款、补贴减免等政策。“十四五”期间,全县建成县级零工市场1个、镇村零工驿站12个,城镇新增就业2.7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8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近2.14万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3360万元,扶持186人创业,带动696人就业。
医疗提质暖民心。独山县聚焦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持续完善体系建设,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构建县、镇、村三级医疗联动机制,通过人才下沉驻点、技术带教指导、双向进修学习等举措,精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强化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提质等重点工作,全方位守护群众健康。“十四五”期间,全县就诊率达91%以上,居民健康素养达33.6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72‰(目标≤6‰),每千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每万人全科医生数5.28个,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59张。获得“省级健康县”“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称号以及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授牌,获批省级农村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县。
教育赋能育未来。该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推动公办、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深耕教育教学改革,抓实师资队伍建设,持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全方位推动独山教育迈向优质、协调、可持续发展新阶段。“十四五”期间,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8.7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100%以上;累计有6578名学生被录取本科院校,本科上线率从2021年65.65%提升至今年的84.99%(含体艺)。全省预科教育基地落户独山,基础教育质量稳居全州第一方阵。
基建升级惠民生。独山县持续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为抓手,持续完善城乡路网、供水供电、通信管网等配套设施。开展城镇绿化美化、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逐步打破城乡发展壁垒,切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走深走实。截至2024年末,城镇常住人口由2021年的12.96万人提升至2024年的13.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78%;完成改造存量棚户区6593户,老旧小区91个2463户,背街小巷30条;完成黑神河河道治理,县城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6.69%和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3%。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市政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年攀升。

文旅勃兴 融合发展愈发出彩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独山县天洞景区、拉然小镇、深河桥抗战遗址等旅游景点,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当地朴语野奢、群山之心等特色山居民宿,让游客远离城市喧嚣,尽享山野诗意。在“村超”“村BA”现场,独山花灯与足球、篮球共舞,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印象深刻。漫步独山街头巷尾,道路干净整洁,行人文明有礼,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十四五”期间,独山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深化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独秀山水情、最美花灯城”城市品牌建设,通过“文化赋能+产业融合+全民参与”的三维路径,深挖花灯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深河桥红色研学、天洞生态观光、拉然小镇休闲度假等特色文旅项目,既让文化“活”起来,也让旅游“火”起来。推动文旅体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丰富群众生活、彰显独山魅力的重要力量。
同时,该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志愿服务等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文艺汇演、便民服务等活动。持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将花灯戏、民俗特色等本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统筹推动县域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扎实有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十四五”期间,全县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举办“四月八”“六月六”“千人花灯巡游”等民族节庆活动400余场次,93万余人次参与,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550.39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284.26万人次;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2个、文明实践圈2个、文明实践带2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9500余场,覆盖群众26.3万余人次;布依族民歌、高寨贡茶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深河桥抗战遗址获评“贵州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站在“十五五”规划新起点,独山县将以劈波斩浪、奋勇争先的闯劲,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斗志,锚定经济发展提质、民生福祉增进的核心目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阔步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独山新篇章。(王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