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携手,山海同心育匠才。在粤黔协作的东风下,晴隆县以“组团式”帮扶为纽带,借力广东省大亚湾区企业、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资源,破解职业教育“招生难、就业难”困局,探索出“职教集团化+校企双元育人”新路径。通过共建精品课程、共培师资队伍、共拓就业通道,以“五维育人”为乡村振兴注入“匠才动能”。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惠州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钟立明去年8月来到贵州省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开启为期3年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面对长期困扰中职学校的“招生难”困境,他以破局者的姿态,提出“职教集团化”新思路。这一创新举措的背后,是东西部协作背景下“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也是职业教育的新探索。
通过课程改革、校企协同、文化浸润等多维度联动,打造10门校级精品课程,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钟立明介绍:“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打造10门校级精品课。目前,已经做好了建精品课的规划,也配套了相应的资金,在各专业组、学科组里面也做了充分的动员和发动,老师们的热情、积极性都很高。”
近四年来,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帮扶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资金达826万元,新增茶艺与茶营销、直播电商服务等专业,创建3个校内外实训基地,探索创新“2+1”惠州·晴隆班办学模式,持续深化校校合作、校社合作、校企合作,整合大亚湾区企业、惠州职业院校资源,打通实习就业通道,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学生就业率,2024年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达96%。
钟立明说:“依托粤黔东西部协作项目,我们对三年级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加大了工作推进力度。主要是利用大亚湾企业的资源,以及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企业方的资源,帮我们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比如说跟亿纬锂能公司、TCL集团、德赛集团等等这些上市公司就有相关的合作。这些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质量。”
钟立明创新提出“五维”育人体系,聚焦多个育人关键要素。以“五育并举”夯实全面发展根基,以“四个自信”筑牢理想信念,以“三全育人”凝聚校风教风,以“校企双元”破解产教脱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五个维度育人各自发力、互相协同,经过实践,学生在学业成绩、竞赛获奖、全面发展等方面表现出色。近年来,学生先后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荣获国赛二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育人合力逐步彰显。
组团式帮扶的“传帮带”效应在教师队伍中尤为凸显。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学期都安排数名教师到大亚湾跟岗学习,目前已有20多名教师在帮扶团队指导下实现教学能力跃升。教师成长带动教学革新,将创新教学理念融入课堂。
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汪凤认为:“在跟岗学习过程中,我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学到了一些比较创新的教学方法,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我把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回来融入我们电子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课堂当中,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教育理念。”
当前,晴隆县正加快完善人才招引体系,以更强劲的磁力效应,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通过政策支持,让帮扶干部留得住、干得好,带动本土人才成长,为乡村全面振兴储备生力军。
“晴隆县以人才优先发展为理念,人才津贴、为人才办绿卡,还有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和管理岗位的职员等级晋升等方面,有一些优惠的措施。”县人社局副局长陈正倩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优化这些激励措施,围绕人才的‘引育留用’下功夫,为晴隆县的人才成长提供支撑”。
航拍晴隆职校
山海有情,携手共进。未来,随着“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以人才协同发展为支点,撬动教育提升、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连锁效应,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自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晴隆县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健全落实‘1345’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帮扶干部人才‘传帮带’作用,整体推进教育、医疗、产业提质增效,把‘组团式’帮扶工作作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晴隆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晴隆县委党的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赵庆安说。(徐艳香 黄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