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5月9日电(记者向定杰)5月9日,在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期间,一场跨越1600多公里的城市对话火热展开。
贵州黔南——西部云贵高原上的多彩明珠;浙江湖州——东部长三角区域的枢纽节点,以“深化产业协同与文旅融合,共筑友好城市协作新典范”为主题,举办闭门交流会。两地党政领导、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叙合作历程,共商发展机遇,共绘未来蓝图。
忆往昔:“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情谊”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一次前往,终生难忘,这是我的感触,也是众多游客的感触。”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金加宝说,去年第一次到访黔南,感到当地做文旅底气很足、腰杆挺硬。至今,他时常关注“黔南文旅”的公众号,对近期一条“引客入黔南”的奖励政策还印象深刻。
“黔南从一个很生硬的地名变成了一个鲜活而生动的城市,那里有我们熟悉的朋友。”湖州市经信局副局长石杨也分享着自己的经历。去年考察了解工业项目的过程,她记得每顿饭饮料都有刺梨。
黔南州布置的文旅市集。(主办方提供)
去年11月,同在长江经济带上的黔南和湖州缔结为友好城市,两个集山水、民俗、美丽于一体的地区从此紧紧连在一起。
今年2月,湖州经贸考察团到黔南州考察交流;次月,黔南州党政代表团赴湖州学习招商。
“亲戚常走常亲,两地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之前签订下来的合作事项都在逐步推进。”黔南州的一些干部表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有贵人相助。湖州作为发达地区,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指导,良性互动越来越多。
黔南州文旅局局长杨宁介绍,近期双方互访频繁、交流深入,黔南、湖州旅游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黔南州宣布全州A级旅游景区对湖州游客免票,湖州将精心打造“黔南5日民族风情游”等线路,串联起荔波小七孔、平塘“中国天眼”等景点。
看当下:“这是一次全面合作的机会”
“今天召开这个闭门会,主要是落实双方关于推动湖州与黔南在产业协作招商联动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两地在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工业、农业、招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黔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吴学俊在主持时开宗明义。
为追求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当天两地宣传、文旅、林业、工业、农业、融媒体中心等部门依次讲做法、说需求、谈打算。
交流会现场。(主办方提供)
“希望帮助我州加快刺梨产业发展、加快林业碳汇产品价值转化、加快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森林工业产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黔南州林业局党组书记陆世英一口气提出不少期盼。
对此,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兵逐项回应,并着重介绍了当地林业产业的特色亮点。
这不是单向的帮扶,而是双向的奔赴。在黔南州工信局副局长吴玮燊看来,湖州是数字经济强市,先进制造的高地,而黔南州资源富集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双方在资源和产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空间十分广阔。“可深化黔南资源+湖州产业的协作、深化黔南材料+湖州的技术方面的协作……”他提出。
“两地之间像生态价值的转化,历史文化的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共同的城市特质也让我们相向同行。”湖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一婷表示,接下来将深化、细化一些工作的具体内容,让实打实的项目落下来,不仅是项目到黔南,黔南的项目也可以到湖州。
谋未来:“这是一幅共富同行的画卷”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当日的交流中,两地勾勒了许多美好的愿景。
“据我们统计,湖州很多茶叶企业在黔南州有种植茶叶,安吉白茶种植面积就有15.9万亩。”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毛晓云透露,她们已经看准湖州水产养殖、杨梅出口的优势,未来将引进头部企业、借助先进技术,更好助推黔货出山。
记者在会场周边看到,都匀毛尖、贵州匀酒、刺梨等独具黔南特色的优质产品集中展示,吸引了不少嘉宾驻足问询。
参会嘉宾体验黔南味道。(主办方提供)
“展台有茶叶、刺梨、手工制品,每一款产品都承载着黔南山水灵气和民族匠心。”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骥说,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称,历史上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是丝绸文化、湖笔文化、瓷文化、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当地正奋力绘就“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幸福图景。未来,双方可以加强产销平台的共建,加工技术的合作,推进产业链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大家进行了深入、深情的交流,下一步分行业做好项目的细化、对接、落实。”在交流会的尾声,黔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吴学俊说,虽然两地山相隔,但是水相连,黔南州府都匀被称为桥都,而湖州古桥数量之多,也堪称“中国古桥博物馆”,相信今后这些“桥梁”纽带将发挥更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