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茶叶飘香。连日来,位于瓮安县天文镇乌江村的贵州省吉白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基地,迎来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节。采茶工人抢抓时令,忙着采摘,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上市。
采茶增收喜开颜。(瓮安融媒 供图)
众所周知,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被称为“明前茶”。由于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鲜叶收购处。(瓮安融媒 供图)
从3月27日开始,来自珠藏镇鹤亭村的村民李光丽和同村的20多名工友吃住在茶山上,每天7点前就赶到茶园开始采摘。
“采摘明前茶,只要一叶一芯,采摘的时候,根据芽头的深浅,巧用食指指节把握深度,轻轻一提,既快又标准。”李光丽分享着自己的采茶心得。她已经采茶五、六年了,动作娴熟,不一会儿茶篓就装了一大半。“每年我都到这里来采茶,到了采摘旺季,一天能采20来斤,一个月下来基本上有一万多块钱。”
“我们从3月26日开始采茶,这两天每天大概有200多名工人,接下来还要陆续招工,正常情况下需要采茶工人600人左右。”贵州省吉白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清义介绍,根据天气情况,公司正在加紧安排人员进场,尽量做到应采尽采。
连绵起伏的茶山上,片片鲜嫩的茶叶沐浴在晨光里,泛着绿油油的光泽。200多名采茶工人腰挎茶篓,穿梭在一行行茶垄间,手指在茶树上不停翻飞,娴熟地将一片片嫩芽采入篓中。
当天上午采摘的鲜叶,工人们将其送到收购处,称重后马上就领到工资。“今天早上采了2斤多,得了60多块钱,一天下来应该有130块左右。”采茶工人陈光英笑着说。
新鲜的茶青很快就被送进茶叶加工车间,进行摊青、杀青、揉捻等制茶工序。“预计今年明前茶的鲜叶产量4万斤左右,干茶产量1万斤左右,按平均每斤400元来算,产值大概是400万元左右。”徐清义说。
贵州省吉白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招商引资,2018年5月落户于瓮安县天文镇乌江村。公司通过组建茶叶种植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方式,注重品质、创新、服务,在不断做优做强茶产业的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瓮安县天文镇乌江村副主任李宗祥表示:“公司在这里7年多时间,每年能解决村里400人左右的就业。有7名群众长期负责管护茶叶基地,每年有七八万元左右的收入,其余群众每年在茶叶基地务工时间3个月左右,平均每个月收入有三四千元。”
“公司现有茶园1000亩,按照每斤茶青28元钱支付工人工资,每年仅采茶工的劳务支出就有300万元左右。”徐清义表示,下一步公司将针对市场的供需情况,做好茶园管护,提升产品品质,拓宽销售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瓮安县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产业,利用瓮安独特的高原生态自然环境优势,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规格高、质量高的欧标茶园和茶企。目前,全县稳定茶园面积20.81万亩,实现投产茶园面积20万亩,全县茶园年均劳务用工达200万人次。预计2025年实现茶叶总产量1.63万吨,产值22.8亿元。(冉婷婷 赵才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