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仁怀市GDP达1970.18亿元。如今,仁怀正以强劲发展势头向“2000亿+”目标迈进,展现出县域经济的蓬勃活力,其发展轨迹映射出传统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多元融合发展的深刻变革。
生态与发展同频共振
转型与升级齐头并进
作为酱酒产业的“命脉”,赤水河见证了仁怀的生态治理智慧。面对沿岸近2000家酒企带来的环保压力,仁怀以“关停并转”整治“小散弱”企业,通过“四改造一建设四提升”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白酒生产企业从分散经营整合至980余家,实现了产业提质与环境减负的双重效益。
近年来,仁怀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严格环保标准,修建大型环保设施,将酿酒废弃物转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被称为“酱酒第一酿造绿色车间”的仁怀农村肥沃土地,适合于红缨子有机高粱的生长,为茅台酒厂及各酱酒生产企业提供了绝佳酿酒原料。
仁怀常年种植有机高粱35万亩至40万亩,实现年产量10万吨以上,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带动5万余户农户致富增收。通过白酒生产销售培训,吸纳10万人以上到白酒产业就业,白酒工业、现代农业、新型产业、服务业、商业带动了20余万人就业,农民摇身成为产业工人,市民成为产业能人。
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49元、城镇居民收入达50589元,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共进。
酱酒为核
多元突围
2024年,仁怀白酒工业总产值达1157.1亿元。以白酒产业为核心,仁怀正构建多元发展的产业布局。2025年,茅台集团向2000亿营收目标挺进,国台、劲牌等企业加速扩产,培育5家上市公司的产业集群规划渐次落地。全产业链布局涵盖包装印刷、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形成“种植—酿造—销售”的完整价值链。
酒旅融合成为新的增长极。茅台古镇与红色旅游交相辉映,西苗故里民族文化绽放异彩,四渡赤水纪念塔巍然屹立,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穿境而过,吸引着八方游客。2024年,仁怀实现旅游收入128.57亿元,同比增长8.9%。
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助力生态变现与乡村振兴。依托独特山地气候,仁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与特色农业,酒糟、高粱秸秆加工成有机肥,让中药材、有机蔬菜茁壮成长,推动乡村振兴向“贵州最美乡村”目标迈进。
锚定“2000亿+”目标
努力绘就大美蓝图
锚定“2000亿+”发展目标,仁怀以三大战略绘制新蓝图:国际化战略推动酱酒出海,通过国际展会拓展全球市场;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酒都”,电商渠道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政策赋能方面,积极落实减税降费,给予土地供给倾斜,助企纾困,2025年计划培育30家规上企业。
仁怀,这座因酒而兴的县城,实现从“生态焦虑”迈向“绿色崛起”的华丽转身,从单一酒业向多元生态的转型,印证了县域经济通过产业升级、生态变现与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未来,随着新目标的制定,仁怀将继续书写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记者 樊明富 史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