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松桃苗族自治县平头镇平头司村的村民在展示新采摘的茶叶。(谢慧芳 摄)
3月27日,松桃苗族自治县平头镇的白茶产业迎来今年首批“明前茶”采摘季,昔日的荒山已经长满了白茶,村民抢抓农时,忙着采摘今年的第一茬春茶。
在平头司村茶叶产业基地,新种植的茶树冒出许多嫩绿的新芽,村民们腰间挂着茶篓,指尖轻捻新芽,把一片片新茶放入茶篓。
村民们在基地采茶按照30元每斤茶青称重计算工资,平头司村村民田志仙在村里发展白茶产业后,她从种菜、管茶、采茶都在基地务工,去年,她获得了1.7万元收入。
“今天,我们来采茶是第三天了,采茶都是开现钱。我今天采了3斤多茶青,有100多块钱,再一个星期左右,明前茶就采结束了。”村民田志仙说。
3月27日,松桃苗族自治县平头镇平头司村的村民在采茶。(谢慧芳 摄)
平头镇从今年春茶可以采摘开始,每日投入大量劳力采摘明前茶,因明前茶对采摘时间要求高,采摘时间早晚均会影响茶叶品质。当前,平头镇分了6个点位采摘茶叶,目前每天仍在忙着召集劳力。
“我们最近在抓紧时间采明前茶,采的是一芽一叶,当天采的茶当天加工,第二天就发货供应市场。目前,每天有400人左右采茶,每天可以采茶青1300左右斤。”松桃古司农业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梁忠立说。
在茶叶加工车间,机器轰鸣,茶香四溢。新鲜的茶叶运至加工车间后,进行摊青、杀青、理条、提香等流程后,第一批“明前茶”新鲜出炉。目前,平头镇已经与浙江省的公司进行合作,一片片茶叶实现了“黔货出山”。
3月27日,松桃苗族自治县平头镇平头司村的村民在加工茶叶。(谢慧芳 摄)
据了解,平头镇规划种植“万亩茶园”,该镇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荒山、荒坡,规模化种植7000多亩白茶,把一座座荒山变为了茶园,把“小茶叶”变成群众增收的“金叶子”。
松桃水务局根据平头镇茶叶种植情况,评估茶园产业所实现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带动村民增收、改善生态等标准,对种植的白茶逐步实施“以奖代补”。松桃被列为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县,平头镇茶园则作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之一。
“我镇种植白茶7000余亩,今年可采茶面积3000亩左右,我们目前形成了采摘,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预计明前茶茶青产量1万斤,产值800余万元。”松桃古司农业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梁忠立说。(谢慧芳 吴赟 戴刚)
3月27日,松桃苗族自治县平头镇平头司村的村民在采茶。(谢慧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