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视障大学生返乡创办“光明作坊”-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2/25 08:36:36
来源: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贵州岑巩:视障大学生返乡创办“光明作坊”

字体:

  在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乡东兴村的青山绿水间,一户普通的农家作坊里,传来阵阵沙沙声。这里是村民严天木的家,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扫把制作作坊。每天严天木和家人用灵巧的双手,将一根根普通的金丝草变成结实耐用的扫把,不仅让传统手艺焕发新生,更“扫”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天刚蒙蒙亮,严天木一家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走进严天木家的作坊,到处堆满了各类制作扫把的原材料,金丝草、竹竿、麻绳等摆放得整整齐齐。严天木和家人正坐在作坊里,熟练地摆弄着手中的材料,将晒干的金丝草草茎按特定弧度排列,在捆扎的过程中,手指灵活翻飞调整金丝草的疏密程度和扫把的长度,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精准,经过分拣、捆扎、修整等一系列工序,一柄造型独特的竹柄长扫把渐露雏形。

严天木与家人一起扎扫把。(唐鹏 摄)

  “制作一把优质扫把虽然简单却讲究,最主要的就是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扫把的耐用性和使用效果。”严天木和家人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介绍着制作要领。为了有足够的材料用于制种扫把,减少成本,他自己种植了30多亩的金丝草,这种植物纤维经过晾晒后毛质既柔韧细腻又耐磨,搭配生竹制作的扫柄,制成的扫把扫地高效干净又轻便省力,在如今手工扫把逐渐被机器制品替代的时代,依旧很受人欢迎。

  在严天木的工作坊里,专门留了一个房间用于存放他们制作好的扫把,有长短、宽窄各不一样的多种形态各异的扫把,他如数家珍地拿起一把扫把介绍:“我们南方扫把讲究曲线美,这弧度能聚尘不扬灰,也更符合我们这边的使用习惯,但是因为找我要扫把的客户各个地方都有,所以他们要求也不一样,我也会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来定做扫把,因为所需工艺和材料不一样,所以每把扫把价格也在6到10元不等。”

制作好的一款长扫把。(唐鹏 摄)

  手工扫把,作为一种传统的乡村手工艺品,它不仅是实用的劳动工具,更成为如今严天木的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我是2017年从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原本以为凭借自己所学的机械设计专业,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由于身患白内障导致视力残疾,无法加入工厂从事有关工作,在外面试过很多工作都不算如意,也曾一度陷入迷茫。”问及过往,严天木略显遗憾却开朗地对笔者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不停努力,在家人的支持下,严天木从2023年回家开始做扫把到现在不过短短两年,便将最初的只满足自家和周边邻里需求的扫把,卖到了如今客户遍布各地,订单数千,月收入过万,这个小小的扫把作坊成为严天木一家努力与坚持的最好见证。

  谈及以后,严天木充满干劲地笑着说,“我会不断提升扫把的质量和品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我们做的扫把,只要不懈努力,哪怕视力残疾,也一定能够靠双手编织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邹小朋 唐鹏)

【纠错】 【责任编辑:廖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