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稳岗促“三交” 贵苏协作谱新篇 ——“乌蒙同心、贵苏协作”红石榴就业行动侧记-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2/20 14:33:17
来源:贵州省民宗委

就业稳岗促“三交” 贵苏协作谱新篇 ——“乌蒙同心、贵苏协作”红石榴就业行动侧记

字体:

  2024年2月,贵州省、江苏省扬州市两地在毕节市赫章县签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时隔一年,“乌蒙同心、贵苏协作”红石榴就业行动在毕节市启幕,扬州市10家企业携650余个优质岗位前往毕节市、六盘水市、遵义市等地,共赴这场“春天的约定”。

  2月6日,毕节市七星关区同心广场,阵阵细雪飘落,招聘会上人头攒动、热度不减,各企业展位前排起长队。

  “贵州的年轻人特别能吃苦,技术功底也扎实。”江苏竣业过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刘亚芬感慨道。他说,公司刚开设新流水线,用工需求大,正需要大量人才。

  前来应聘的人群中,“00后”李才茂格外引人注目。两年的家电维修经验让这位年轻人充满自信:“这样的招聘机会很难得,如果有合适的企业,我要介绍给同学一起去,互相有个照应。”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正是“红石榴就业行动”的重要目标群体。

  “全年发放13个月工资,缴纳五险一金,宿舍有独立卫浴、空调,提供餐补、节日福利、生日礼物……”在赫章县“红石榴就业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江苏嵘泰人事主管吉长美登台作企业推介。

  优厚的待遇引发了广大求职者的热烈关注,来自赫章县金银山街道的居民闵思富说:“企业给出的条件让我心潮澎湃,但是一家六口人到了扬州,孩子上学是个问题。”拖家带口出外务工,闵思富心怀忐忑。

  “我们与教育部门开展联动,每年寒暑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转学高峰期前会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就学政策,就近安排公办学校,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扬州市民宗局副局长郑妮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郑妮介绍,扬州市不仅为民族地区务工人员提供安居、培训、就学、就医等优惠政策“硬保障”,各家企业还会根据务工人员的风俗习惯组织特色节庆、文化交流、体育交流活动等“软福利”,员工子女在校就能享受到优质思政课程和多彩文化活动。

  “您好,我想去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可以在这里投简历吗?”

  “小伙子,你眼光不错!这可是家好企业!”

  2月8日,六盘水市盘州市招聘现场,陈宇清正向心仪的岗位递上简历,出乎意料的是,接待他的竟是江都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孙涛。短短5分钟,这场别开生面的“Boss直聘”便尘埃落定。在江都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的协助下,陈宇清与企业达成了面试意向。

  “自2021年‘红石榴就业行动’开展以来,贵州省高度重视,多地民宗工作部门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民宗局签订劳务协作协议,截至目前,累计1000余名贵州籍员工在江都区就业创业,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孙涛介绍,目前江都区正积极构建“510”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红石榴就业行动’在‘用工难’与‘求职难’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江都区将全力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保障,不仅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

  此次“红石榴就业行动”期间,两地民宗工作部门牵线搭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水城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汽车技师学院开展座谈交流,探索总结出“校+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该模式由政府牵头,校企共建,贵州技校学生第一年在原校完成文化课学习,第二年到扬州的技工院校学习工作岗位所需专业技能,第三年进入江都高新技术企业实习实训。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企业抢人和培训成本,也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实现产教一体化深度融合。

  扬州市江都区的亚威股份、嵘泰股份、江淮轻型汽车等企业代表在交流中表示,将积极支持订单式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让更多贵州学子走进江都优质企业,实现多方共赢。

  “通过东西部协作推动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可以有力推动各族群众生活在一起、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赫章县民宗局局长苏跃芬表示,通过深化劳务协作机制、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落地落实,“红石榴就业行动”实现了“家门口”与“厂门口”的衔接,贵苏两地共同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