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削剪采收的芥菜。(吴钰莹 摄)
初春时节,贵州省岑巩县羊桥乡坪地村的400余亩芥菜基地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娴熟地挥刀收割,饱满的芥菜经过修剪、分拣、包装、称重、装车,就运往邻村腌制厂进行初加工。这批总产量达800余吨的芥菜,将通过订单直供重庆涪陵榨菜产业链,实现黔货出山。
“水稻亩产1200斤左右,芥菜亩产4000多斤,利用水稻制种基地的冬闲期接茬种植‘订单芥菜’,大幅提升了土地收益。”该基地芥菜种植大户周崇焱说。
村民在采收芥菜。(吴钰莹 摄)
依托优质水土资源和“稻+菜”接茬轮作模式,羊桥乡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周期短、种植难度低、管理简单、病虫害少、产量高”的特色芥菜产业,与水稻种植有效衔接,实现一田多用、一田多收。
通过“订单种植+就地加工”模式,当地构建起完整产业链。坪地村芥菜采收后直供本乡腌制厂初加工,破解保鲜储运难题,同时带动群众就近就业。
芥菜搬运中。(吴钰莹 摄)
“在基地务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实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村民杨有凤边麻利地分拣芥菜边高兴地说。
近年来,羊桥乡着力培育“短平快”特色产业,2024年,全乡芥菜种植面积达1100亩,带动千余名群众人均增收550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指导、订单保障“三部曲”,实现农地亩产效益大提升。
削剪好的芥菜。(姚慧 摄)
该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稻菜轮作”模式,让“小芥菜”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富民大产业。
目前,全乡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个,特色蔬菜产业年产值400余万元,各蔬菜基地整季可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80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姚慧 吴钰莹)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