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村不共省”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在贵州、广西交界处,有个“一村跨两省区”的侗族村寨——登晒,这里有270户村民,其中237户属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龙额镇登晒村,另外33户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富禄村登晒屯,因此也被称为“黔桂登晒”。
冬闲时节,村里很安静。登晒村委会办公室左侧,老人们正坐在“黔桂登晒议事亭”里唠家常。
广西壮族自治区籍60多岁的杨老参刚扔完垃圾路过,见老友们聊得正欢,也坐下加入进来。
“今天我把垃圾扔到了村里的垃圾集中堆放点。”杨老参话音刚落,一旁同为广西籍的石明光老人接过话头:“我早就这么做了,有时候也扔垃圾焚烧池,两个地方都可以扔。”
一个村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垃圾处理点?
面对记者的疑问,龙额镇党委副书记易万兴介绍,按照广西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针对垃圾处理,是在每一个村组建立一个垃圾焚烧池就地焚烧。而在贵州,则是由各村先把垃圾集中堆放,再定期拉到当地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处理。
“两地针对垃圾处理有不同的政策做法,我们都相互尊重,由村民自主选择。”易万兴说。
垃圾处理仅是登晒村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充分尊重民意和两地政策的生动实践之一。
“黔桂登晒”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曾一度是“两不管”地区。同为侗族村民,长期以来,大家衣着、语言、习俗相同,人文相通、邻里相亲,但因在行政上隶属不同的省区,导致边界治理主体作用发挥不足、治理抓手单一、发展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存在。
“以前我们每年仅处理林地边界纠纷就有几十起。”登晒村党总支书记杨洁直言。
如何做好两地村务管理、乡村治理,处理好边界村民急难愁盼问题?
党建引领是前提。2011年,经黎平、三江两地协商批准,建立了一村跨两省(区)的“黔桂登晒村联合党支部”。随后成立跨省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和消防巡逻大队等。同时,创新探索“十联工作法”(平安联创、问题联治、治安联防、警务联动、纠纷联调、困难联帮、活动联谊、村务联议、资源联享、产业联兴)工作法,打破了隶属不同省(区)矛盾纠纷多、工作没有关联、互不往来的壁垒,切实规范接边地区管理。
9年后,黔桂登晒联合党总支成立,通过党建引领,打破行政区域壁垒,两省共治、资源联享、协作作战,统筹推进省际边界地区基层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
“在联合党总支的带领下,干部办事一碗水端平,群众有事共商共议。”杨洁表示,这些年来,登晒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全体事件、无安全事故、无吸毒贩毒人员的“五无”目标,成为边界和谐发展、民族团结共进的典范。
绕村行走,黔桂广场、黔桂学校、黔桂鼓楼、黔桂合约食堂等带有“黔桂”字号的建筑设施随处可见。
多年来,登晒村充分用好两地相关政策,互帮共建,从协力脱贫攻坚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共建学校、同修致富路、共谋产业发展……从“自扫门前雪”到“共画同心圆”,两地村民为建设和美村寨“双向奔赴”的故事比比皆是。
“两地政策虽有不同,但方向一致、目标相同,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让村寨更美丽。”富禄村委会副主任杨青年坦言。
已是正午,阳光照进村委会办公室,荣誉墙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牌匾闪闪发光,这既是贵州的荣誉,也是广西的荣誉。
室外,忙碌一上午的村民陆续回家,村子又热闹起来。“黔桂登晒”的故事还在继续。(记者 孙蕙 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