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虫虫特工”专治“幺蛾子”-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沿河“虫虫特工”专治“幺蛾子”

2024-07-28 09:52:52  来源:贵州日报

  三伏天,害虫开始在田间地头蠢蠢欲动。沿河自治县来了一支“虫虫特工队”,这些“特工”叫赤眼蜂,战斗力爆棚,能快、准、狠地把“幺蛾子”消灭在萌芽阶段。

  这些“幺蛾子”包括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等害虫。其中,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破坏力极强,去年入选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过去,沿河自治县采取常规防治方法是农民喷洒化学农药,耗时耗力,还存在药量大、有残留的问题,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今年,该县通过生物防治,统防统治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等害虫。“采取不打农药、放虫入田的方法治虫,蕴含丰富的科学原理。”贵州卓豪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梅建飞说,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证农田增收,一举多得。

  记者在现场看到,载满赤眼蜂卡球的植保无人机轰鸣起飞,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一颗颗赤眼蜂卡球洒落田间。走在田埂上,绿油油一片,连巴掌大泛黄的区域都没有。

  “虫害控制得出奇地好。”指着身旁的稻田,井坝村种粮户杨昌祥兴奋地说。

  什么是卡球?梅建飞解释道:“近期所释放的赤眼蜂是通过人工大量繁育以后,批量生产把它封装到卡球里面,每个小球有3000头以上的赤眼蜂。释放到田间以后,24小时以内就可以羽化。羽化后的赤眼蜂会在田间寻找寄生害虫的卵块。”

  赤眼蜂为什么寻找寄生害虫的卵块?原来,赤眼蜂为卵寄生蜂,成虫长不到1毫米,不要小看这1毫米的赤眼蜂,它能很快找到害虫的卵,并在害虫卵的表面爬行,不停地敲击卵壳,然后在害虫卵内产卵、繁殖。

  这个“鸠占鹊巢”的过程,使得林业害虫被消灭在萌芽阶段。相对于喷洒农药的化学防治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强度,在保护害虫天敌的同时,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也使生态恢复到自然平衡,更绿色、安全。

  “完成使命后的赤眼蜂,不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一部分赤眼蜂会结束生命周期自然死去,一部分会迁移到其他作物上,继续它以虫治虫的使命。”沿河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朱春艳说,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每亩成本仅在15元左右,目前已在沙子、板场、官舟等23个乡镇(街道)的连片水稻种植区域推广。

  此次沿河自治县的放蜂区域主要为100亩以上水稻集中连片种植区域,计划放蜂的总面积为1万亩,将累计投放赤眼蜂1.8亿头以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平均寄生率可达90%,零星幼虫对水稻造成稻叶刮白率不到10%。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各地正在广泛开展“以虫治虫”生物防控技术,已应用于茶叶、水稻、蓝莓、辣椒、葡萄等20多种作物的害虫防控。(记者 谢巍娥 张警 通讯员 张洪全)

[责任编辑:吴雨 黄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