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加快科技创新 做强农业“芯片”-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毕节市:加快科技创新 做强农业“芯片”

2024-06-15 10:18:28  来源:贵州日报

  5月底,在位于赫章县兴发乡的贵州新乌蒙生态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种羊场内,国家科技特派团赫章团长、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毕节试验站站长宋德荣带领团队,将一张张白色的套毛从羊身上脱下来,进行一年一度的剪毛鉴定。

  “白油汉个体占比提高了10%,弯曲度0.5厘米以下的个体占比提高了5%,贵乾半细毛羊羊毛品质得到提升。”鉴定结果出炉,宋德荣十分高兴。

  据介绍,贵乾半细毛羊是于2021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的毛肉兼用型绵羊新品种,实现了贵州畜禽品种国家审定“零”的突破,也是我国南方育成的第一个56-58支半细毛羊新品种,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好,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等特性。目前,贵乾半细毛羊全省存栏近20万只,年推广10万只,拥有3个核心种羊场,涉及养殖户近万户。

  “通过专家的帮助,我家换了新品种贵乾半细毛羊,每年可以挣10来万元。”在兴发乡中营村,有20余年养羊经验的村民符昌志对引进的新品种相当满意。

  种质资源被誉为农业“芯片”,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毕节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抓准种业发展关键环节,深化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积极谋划实施种业合作项目,不断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育种创新攻关,强化良种繁育推广。

  在“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威宁自治县,马铃薯产业一直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该县以获得“全国第一批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为契机,全力推进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实施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加大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引进、示范、推广力度,提升种薯选育和扩繁方面的能力,精心繁育良种。

  2023年,该县共种植马铃薯150余万亩,其中脱毒种薯种植面积2万亩、商品薯种植面积100万亩。该县马铃薯产业已经走上集繁育、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带动约21万户67万人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2023年,毕节市通过省级审定、登记及认定农作物新品种29个,其中育成玉米品种24个,排全省第一;黔西化屋小黄姜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优异农业种质资源,织金县(红托竹荪)、威宁自治县(马铃薯)获省级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认定。(记者 吴传娟 陈阳)

[责任编辑:邓娴 黄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