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田间秀才”引领乡村振兴新“稻”路-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岑巩:“田间秀才”引领乡村振兴新“稻”路

2024-06-14 18:08:02  来源: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农历五月,正值水稻制种移栽的黄金时期,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大树林坝区水稻制种基地的工人们正在技术员伍军的指导下,开展起秧、母本移栽等工作,稻田里一排排整齐的秧苗竖成线、横成排,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岑巩县水尾镇大树林坝区,村民在坝区移栽制种水稻母本。(杨树 摄)

  作为乡村振兴的“田秀才”,近年来,伍军致力于推动乡村种业振兴,奔走于县内各个制种基地,发展制种产业。他凭借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外出培训学习的成果,逐渐成长为公司的农业专家。据伍军介绍,所属的制种公司在水尾镇发展水稻制种面积已达1500亩,眼下栽种的是优质品种Q优1号。这一品种具有生育期短、颗粒饱满的特点,且父本与母本移栽时间差长达58天,有效避开了与其它品种栽种时的用工冲突,促进了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增产增收。

  田间移栽好的秧苗整齐划一。(杨树 摄)

  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岑巩县作为“国家级制种基地奖补县”和“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抢抓国家种业战略机遇,通过统一规划布局、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等措施,实施种业扶优提质培育工程,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行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为产业提质增效、扩产增收、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村民在坝区移栽秧苗。(杨树 摄)

  水尾镇依托坝区资源优势,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进水稻制种产业的土地供给、品种选育、技术指导、配套优化和政策扶持等工作。通过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不断提升种子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和基地生产能力,为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村民在搬运秧苗。(杨树 摄)

  今年,水尾镇计划发展制种水稻5200亩,涉及7个行政村22户。截至目前,全镇已通过村级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落实水稻制种生产面积5207亩,已完成移栽4800余亩。预计全年制种产业将带动5.1万人次季节性务工,实现增收50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岑巩县水尾镇大树林坝区,村民在移栽秧苗。(杨树 摄)

  多年来,岑巩县将水稻制种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每年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水稻良种超过800万公斤,以优质种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杨树)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