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屯堡】走进征南大本营“傅家寨”-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印象屯堡】走进征南大本营“傅家寨”

2024-06-13 17:42:47  来源:安顺西秀区融媒体中心

  在西秀区刘官乡嘉穗村,有一个寨子曾经是明洪武时期调北征南大军驻扎的大本营。今天,我们走进傅家寨,感受屯田戍边文化。

  六百多年的屯田戍边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领30万大军征讨云贵开启了第一次“调北征南”。当时大军的大本营就设在今天的刘官乡傅家寨,傅家寨也因傅友德屯军于此而得名。

  傅友德选择在这地方安营扎寨,是有原因的,寨子后山有一个洞,叫军饷洞,洞内十分宽广,是个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一则是便于存放粮草,二则此处易守难攻,一旦有不测之便,洞内可作藏身之所。

  征南战事持续了两年。但没几年,烽火又起,傅友德不得不奉旨于1388年率兵第二次“调北征南”。征南战事一直延续了许多年,为巩固边疆,防范少数民族反叛,朱元璋采纳傅友德等大臣的建议,认为“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因此,采取了屯田戍边的政策,使几十万征南大军就地屯田驻扎,军食自赡,这一屯便为贵州屯出了独特的屯堡文化。

  六百多年前的烽烟已经随风而逝,傅家寨已经变得和周围的屯堡村寨无异,村民们早已远离了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过起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我们也只能从傅家寨现存的古遗迹里窥探当初征南大本营的风貌。

  这尊近11米的傅友德将军雕像是2018年傅家寨当地屯堡村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上千名傅氏宗亲共同捐资建造的,以此来纪念这位“屯堡文化的缔造者”。把雕像设立在这片他战斗过的土地,继续庇护着屯堡村民,我想这无疑是纪念他最好的方式。

  屯田戍边政策为当时的贵州乃至今日贵州的发展打开了一道文明的大门、注入了全新的发展活力,近年来,当地人的屯堡人有力地借助傅友德指挥大本营和傩雕文化这两个独有的文化品牌,正在全力以赴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邹加鑫 孙德志 陈黔) 

[责任编辑:汪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