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显成效——“山水工程”润武陵-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显成效——“山水工程”润武陵

2024-06-13 09:08:10  来源:贵州日报

  武陵山、大娄山、乌蒙山、苗岭,巍巍四大山脉撑起贵州山地公园省的强健骨骼。其中,位于黔东北的武陵山区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2021年5月,通过国家竞争性立项评审,贵州顺利申报实施以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为核心的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武陵山区山水工程),重点建设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沅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乌江干流水土保持及石漠化治理、芙蓉江流域水土保持修复、洪渡河流域石漠化及水土保持修复等五个单元共计24个子项目。经过近3年的实施,“武陵山区山水工程”整体建设进入尾声,累计投资51.74亿元,完成各类修复面积81万余亩。

  “武陵之巅”梵净山,“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和7000余种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初夏时节,位于梵净山东麓的二坝生态廊道项目点公路两旁,去年种下的枫杨、女贞、猕猴桃等树苗长高长大了不少,树枝树叶不断生长延绵,渐渐融入四周的青山绿水。

  “猕猴桃、女贞等都是黔金丝猴自然生境下的食源性树种。”江口县自然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星州介绍,生态廊道建设是武陵山区山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修复生态生境、规范社区行为、减少人为扰动、沿线“食物诱导”等,引导黔金丝猴通过生态廊道向邻近森林生态系统迁徙,最终达到拓宽黔金丝猴生境空间的目的。

  目前,围绕梵净山所在的印江、松桃和江口三县,已建设完成习家坪、二坝、长岗岭、马溪河大桥、麻西坳、雀子坳、核桃湾等7处生态廊道,全长46公里,拓展以黔金丝猴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生境空间295平方公里。

  除梵净山生态廊道建设外,武陵山区各单元项目施工进展顺利,涉及的17个实施县(区)平均进度达98.55%,15项数量指标完成率达98%,将于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

  武陵山区涵养乌江、锦江两大水系,乌江是长江中游南岸最大的一条支流,锦江是长江中游主要支流沅江的源区之一。武陵山区山水工程项目将实施区科学分为梵净山、沅江流域、乌江干流、芙蓉江流域及洪渡河流域共五个单元,通过石漠化治理、矿山修复、土地整治、造林种草、自然地保护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进一步厚植武陵山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生态底色。

  在洪渡河流域石漠化及水土保持修复单元内的务川自治县丹砂街道,昔日露天砂石矿山经过土地平整、覆土、完善耕地排水沟等矿山生态修复举措后,“变身”当地幼儿园儿童体验种植基地,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在芙蓉江流域水土保持修复单元内的道真自治县三桥镇,曾经堵塞狭窄的芙蓉江支流梅江河,经过疏浚终于通畅。河道疏通带动流域环境改善,吸引重庆旅游开发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目前已开发休闲漂流4公里、竹筏漂流5公里、激情漂流12公里和帐篷营地,去年夏季营业以来,已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万元;

  在乌江干流水土保持及石漠化治理单元内的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流域复兴河和高岩河实施河道综合整治,破解了长期存在的岸堤垮塌、水土流失等难题,增强了河岸抗冲刷能力,守护了两岸良田上千亩;

  …………

  通过统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岸下、上游下游推进一体化生态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一个个绿色发展故事正在武陵山区不断上演。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前,武陵山区随着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增加,已经面临生物多样性减少、林分组成树种单一、矿山和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严重、湿地质量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

  武陵山区山水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后,区域森林覆盖率将提高至63%,土壤流失量年均可减少30万吨,废弃矿山修复率达100%,中度以上石漠化治理率达15.49%,耕地质量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取得重要进展。

  当前,贵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科学编制生态修复规划,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平台公司承建、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与治理新格局,打破过去治山、治水、护田、护林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致力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推进国土生态修复监测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为贵州绿色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贵州力量。(记者 干江东 金秋时)

[责任编辑:吴雨 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