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2024-06-08 09:40:06  来源:贵州日报

  在贵州,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5月底,黔西南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燃煤锅炉主厂房、固废锅炉主厂房、造纸车间等主体施工。该项目是贵州鹏昇(集团)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三期项目,将建设两条共计年产60万吨废纸制浆造纸生产线。

  “项目利用混合废纸生产高强度瓦楞原纸、牛皮箱板纸,以废纸浆、浆渣及细小纤维实现深度再利用为目标生产纱管纸,属于绿色循环综合再利用项目,能让来自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废纸变废为宝。”贵州鹏昇副总经理常文泷说,公司生产的瓦楞纸、箱板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该企业将力争在今年10月完成三期项目一条生产线的建设,并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上游集中消耗黔西南州及周边地区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纸,下游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彩印包装纸生产线,并进一步开拓四川、重庆等地市场。

  科技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关键支撑。一年来,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年处理100万吨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有序运转。“项目不仅每年可处理100万吨锰渣,还能生成60万吨水泥建材用胶凝材料,回收4万吨液氨水,实现综合产值超过5000万元。”三湘科技副总经理陈剑鸿说。

  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南建湘高科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100万吨/年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2022年落地松桃。该项目能最大限度收集电解锰渣中的液氨水,实现电解锰渣超低排、高利废、零损地和超节能的综合利用。

  近些年来,我省企业积极向绿色转身,通过推动新技术改造,有效提升了产业的绿色低碳化。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中央空调系统节能领域,在业内率先将变流量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中,研发了中央空调“控制与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综合节能20%以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在600万元至800万元,用于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活动和加快数字化应用服务。”汇通华城技术总工郭林说,通过输出水冷中央空调节能技术,汇通华城每年在全国实现总节电量达23.05亿千瓦时,相当于1.5个大型水库年发电总量,减少碳排放172.89万吨。

  勇闯新路,抢滩市场布局。中安科技集团是一家集研发、制造、检测、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电线电缆制造企业,如今瞄准的一条崭新的细分赛道:引进新能源产业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研发设备,重点在光伏电缆、新能源汽车高压线领域精耕细作,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我们先后推出中安低烟无卤系列电力电缆、新能源汽车高压线、光伏电缆等绿色环保产品,环保线缆产品均采用低烟、无毒、无害生产原材料。”中安科技集团生产厂长王传福说,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获得国内大型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订单,光伏电缆与中核汇能、上海电力、上电绿山等新能源开发企业签订了长期订单。

  越来越多企业站上绿色低碳“风口”。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企业生产以来历史最高产量,每天能生产14.5万只电池,循环寿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0%到30%。

  “公司年产值从2019年刚投产时不足3亿元,增长到2023年产值38亿元,产值增长了10多倍,同时获得‘绿色工厂’称号。”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钦晓峰告诉记者,去年,该企业电池产量突破4000万只,同比增长12.7%。

  以循环经济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从传统磷化工领域向新能源材料方向转型,致力于打造“电池用磷酸铁”世界龙头,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抢抓‘电动贵州’发展机遇,提增量,扩容量,以磷化工为核心,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研发生产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集团产值突破50亿元。”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斌说。

  当下,贵州众多企业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记者 江婷婷)

[责任编辑:吴雨 谢素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