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活”起来赋能各行业-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数据“活”起来赋能各行业

2024-05-31 09:48:02  来源:贵州日报

天有可测风云 气象也能交易

数据“活”起来赋能各行业

  定位到区县、精准到小时,天气预报越来越“神”了。而这背后,是算力的增强。

  近日,记者走进贵州气象高性能算力中心机房,381台集智算和超算于一体的国产服务器正欢快运行。“可别小看这些机器,整个贵州的天气预测它们功不可没。”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贵州气象高性能算力中心项目由省气象局、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统筹规划,贵州省算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电信公司联合建设和运营,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已上线运行,目前支撑贵州区域数值模式预报系统获得显著成效。

  贵州区域数值模式预报系统由贵州省山地气象科研所搭建,该系统通过超强算力支撑,分别预报未来27小时、72小时天气情况,建成1公里、3公里分辨率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为贵州天气预报业务提供了更高时空分辨的模式预报产品,产品覆盖地面、高空几十种,支撑贵州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目前系统已经在今年汛期开始测试运行,并发挥一定效益。

  “依托贵州气象超算资源,我们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MA-MESO区域在国产ARM架构算力的移植,通过计算模拟,生成未来天气或气候变化的预报结果。”贵州省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数值模式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彭芳说。

  一期项目的投用,让我省的天气预报在时空精准度上更优化、更新发布频率更高、气象预报产品种类更多。原来获取的天气预测时空分辨率是5公里,现在是1公里。从地域上看,原来预报预测一个市,一个县的天气,现在可精准预报到每个镇,乃至每个村。

  数据价值的释放以及算力的赋能,让贵州气象行业迈入新台阶。

  当前,算力是大数据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底座,也是最具时代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气候预报、观影购物、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新场景都依赖算力的支撑,算力已成为最具价值及最具潜力的资产。在看得见的应用背后,始终有着看不见的算力。

  “算力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加快不同应用场景蝶变升级的重要支点。”贵州省算力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魏伟表示,贵州气象超算中心将进一步深化全栈国产化超算服务和技术支持,重点探索大模型在气象行业的应用,同时充分发挥气象数据的价值,助推气象数据赋能其他行业。

  围绕数据中心,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闭环,贵州有自己的“算盘”。早在2022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贵州新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联合建立全国第一个官方“气象数据专区”,为将来规范气象数据统一出口、统一流程、合规交易,创造了平台载体。

  在推动市场创新求变的同时,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积极推动新气象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官方机构授予“数据商凭证”的气象数据授权经营企业。通过“持证经营”的方式,新气象公司在数据服务市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断得到提升。

  同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协助新气象公司建立全国第一家省政府直属机构批复的气象大数据创新中心——贵州气象大数据创新中心,构建气象数据原料供应商、数据产品加工商、产品服务代理商产业链,并推动链上周边衍生产业的发展。

  通过算力所得气象数据,由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架到“气象数据专区”,形成上下游产业闭环。系统内上下游单位、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等环环相扣,一个产业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气象数据不仅体现在日常的天气预报,对各行业也起到关键作用。

  去年冬季,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协助新气象公司,对冬季高压线区域的气温、水汽、降雨等气象监测和预报数据进行加工,并通过在线数据服务的方式推送给电网调度等部门,指导适时开展融冰工作,有效降低了高压线产生严重积冰的风险,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诸如此类的气象数据应用场景在农业、民航等领域也越来越多。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首个气象数据流通交易试点成效,建立“政产学研用”的产业集群联合体,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气象大数据产业生态。(记者 彭耀永)

[责任编辑:邓娴 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