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开门红”-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开门红”

2024-05-30 09:19:21  来源:贵州日报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6.24亿元,同比增长3.9%

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开门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季度,贵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6.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其中,种植业增长4.5%,林业增长7.0%,畜牧业增长2.0%,渔业增长6.6%。

  数据增长得益于各地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发力,进一步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在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是耕耘的身影。

  长顺县13万亩油菜进入收割尾期。今年,当地统一调配农机,机械化收割有效提高了收割效率,减少了损耗。当前,该县正加快推进稻油轮作,保障粮食安全。

  威宁中垦薯业有限公司种薯培育基地智能温室里,技术人员黄雍平正关注着马铃薯原原种生长情况。温室内各种马铃薯种苗绿意盎然,它们发达的根系仿若“瀑布”,上面悬吊着的一粒粒金黄的小土豆,展现着现代农业的科技力量。

  眼下正值玉米放苗、间苗、中耕、施肥、喷药的关键期。黄平县旧州镇各村居农户正利用晴好天气,下到田间地头细心管护,确保秋粮丰收。

  主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有序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也是风生水起。

  有“天然温室”之称的罗甸县,打好气候牌,越季蔬菜(又称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正进一步扩大。在该县逢亭镇床井村,反季节蔬菜种植大棚里翠绿的螺丝椒已挂满枝头,村民正忙着采摘应市。这是一个面积达1200亩的越冬蔬菜保供基地,建有129个大棚,种植的蔬菜有14个品种,其中螺丝椒种植面积最大,采收时间也最长。整个蔬菜基地可为周边农户持续提供用工岗位。

  茶,是我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凭“干净”享誉全国。目前,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2023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08.12亿元,辐射带动322.4万人就业,其中农民275.07万人。

  岑巩县凯本镇龙塘河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里,大大小小的羊肚菌撑着灰褐色的“小伞苞”破土而出,一颗颗、一簇簇,挺着胖墩墩的腰杆,“站”在湿润的菌田中,鲜嫩肥厚、长势喜人。村民们手持小刀穿梭于菌垄间,小心翼翼地采摘,丰收的笑容挂在嘴角。“我们的羊肚菌错峰上市,一斤干品可以卖到600元。”龙塘河村羊肚菌种植大户黄义清说,他家种了20多亩,收成后制成干品有600余斤,主要销往外地,比如杭州、重庆等城市。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园林水果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1%,蔬菜产量增长4.1%,茶叶产量增长4.1%,中草药材产量增长3.0%。猪牛羊禽肉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增长4.3%。禽蛋产量增长15.4%。一季度末,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4%。一季度生猪出栏增长3.1%。(记者 邓钺洁)

[责任编辑:邓娴 刘昌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