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残联实践新篇章
让残疾人活出精彩人生
7月中旬,在六盘水马拉松赛道上,一群坐着轮椅参加比赛的残疾人引人瞩目。他们带上手套,滑动轮椅,同其他参赛者一起“奔跑”在赛道上,享受马拉松运动带来的乐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马拉松的感人画面,充分展现了残疾人朋友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更是我省积极推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让残疾人活出精彩人生的生动写照。残疾人走出家门、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过去五年,贵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始终与时代脉搏同步、与高质量发展同向,全面完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残疾人民生福祉改善深度前所未有
在过去的五年时光里,我省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残疾人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艰中之艰,难中之难。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我省各级残联构建“1+4+N”特惠政策体系,探索实践残疾人脱贫攻坚“八大战法”,将一系列扶持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因小儿麻痹症导致残疾不能正常站立、行走的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王昭权,向信用社申请到“精扶贷”,并获得养殖补助,扩大养牛规模,最终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5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根据各自情况,每年可以拿到村集体茶产业800元到8000元不等的产业分红……
通过解决残疾人创业就业问题,用好残疾人保障金,调整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完善残疾人兜底保障等“组合拳”,全省48.8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全部脱贫,残疾人民生福祉得到了历史性改善。
为了保持住这一来之不易的历史性成就,省残联坚持尽锐攻坚、综合施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显著。
省残联与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联合建立部门间防贫预警监测机制和联动帮扶机制,定期比对信息、更新残疾人防贫监测数据库,分层分类及时落实帮扶措施,2.88万名残疾人已消除风险。
开展贵州省乡村振兴残疾人工作示范点建设,创建示范点29个、产业基地214个;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残疾人综合服务示范小区建设,创建省、市两级示范安置区84个;与235家经济实体联合开展“阳光助残·转股分红”项目,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我每月收入2200元,每天开着小汽车来上班,每年收入2万多元,三个子女都是大学生。”湄潭县湄江街道兰江村视力障碍的李孝辉在湄潭银柜山茶业有限公司制茶岗位工作多年,从不自信的新手慢慢成长为制茶能手,他说,“是农村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有了这样的就业机会。”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黔中大地,广大残疾人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滋味,自信自强地逐步迈向共同富裕。
残疾人关爱保障服务温度前所未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五年来,我省强化制度体系构建,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保障的温度前所未有。
“感谢好政策!有了这些,我的生活方便了很多!”铜仁市碧江区和平乡德胜屯村80岁的重度残疾人杨小妹,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配齐了防褥疮床垫、成人普通轮椅、座便椅、沐浴椅及相关辅助器具。
身高只有1.1米、家在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的姚金花,因在村里创办的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阳光幸福家园做饭、照料残疾人,加上老伴唐秀清也在阳光幸福家园养猪,老两口吃住不花一分钱,每月能有3900元收入。
“感谢儿童康复科全体医务人员对小涵的精心照料,感谢你们为他付出的一切。”孤独症患儿小涵在贵州省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得到有效干预后,主动言语明显提升,规则意识、听指令能力明显提高,安坐能力得到改善,专注力和反应能力有所加强。他的家长为儿童康复科送去一面锦旗,上面印着“医德高尚传四方 情真意切似家人”。
这些温暖故事的背后,折射着近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34.5万名困难残疾人和37.8万名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94.81万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0.16万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53万名残疾人(次)得到各种形式的托养照料;38439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完成家庭无障碍改造;15.7万名残疾人享受信息消费不低于50%的优惠活动。
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成各级各类康复机构460个、辅助器具中心65个、社区康复示范站60个;31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范围,全省残疾人基本康复覆盖率和辅具器具适配率均达到85%以上,32580名残疾儿童享受康复救助服务,84万名残疾人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66.6万名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
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得到巩固提高。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79所,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和少年入学率达到96.8%;全覆盖资助3763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龄前残疾儿童、3912名残疾大学新生;498名残疾人获得学历提升等教育资助。
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全省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残疾人达1.97万人。制定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办法》,岗位补贴和奖励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7257个,创建806个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1041个盲人按摩机构,扶持1.35万户残疾人家庭创业,发展辅助性就业机构95个安置2752人(次)精神、智力、重度残疾人就业,培训各类残疾人9.03万人次,新增残疾人就业5.75万人。
…………
一项项社会保障措施和关爱服务制度如一条条丝线,为残疾人织密织牢生活保障网,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广度前所未有
6月底,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上,贵州参赛选手周红梅获得竹编赛项全国第三名,贵州代表团荣获团结协作奖。在陶艺、西餐、文本处理、网络直播等赛项中,贵州选手也表现优异,比赛成绩名列前茅。
比赛展现了残疾人选手精湛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事实上,不论是我省选拔优秀选手的过程,还是参加全国比赛的过程,都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让这支重要力量中的每个人都能活出精彩人生,五年以来,我省各级残联团结引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实施文化进社区、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开展残疾人文化周、“书香中国·阅读有我”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残疾人健身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广度前所未有。
全省残疾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6名残疾人获得党中央、国务院“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4名残疾人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7名运动员在东京残奥会上取得3金3银4铜的优异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上,贵州运动员取得全国第18名的优异成绩……
“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各级各部门这么关爱残疾人,我没有理由不努力。”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福泉市牛场镇双龙村残疾人王华银说,党和政府在政策上支持残疾人积极创业融入社会,“这样的机会我们都应该倍加珍惜。”
东京残奥会金牌得主、贵州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蔡丽雯说,自己能在残奥会上有所收获,单靠自己努力和家人的关爱是不够的,“离不开国家和省里对我的培养,以及全社会为我们提供平等参与竞赛的平台和环境。”她说,有信心在前进的道路上做到更好。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省残联党组书记方胜介绍,未来,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的奋斗目标是,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残疾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重度残疾人得到更好照护。多种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基本形成,残疾人就业获得比较充分的保障。均等化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无障碍环境持续优化,残疾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特别要加快“智慧残联”建设,让数据赋能,帮助残疾人更好地享受公共服务体系服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大数据成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贵州残联“阳光服务大数据中台”打造成为贵州又一张全国靓丽名片。(记者 罗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