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出圈密码之三丨魅力“村超”:中国足球的“草根”奇迹-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村超”出圈密码之三丨魅力“村超”:中国足球的“草根”奇迹

2023-07-18 17:52:37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草根”密码:

  “土味十足”的“村超”,让“草根”成为“明星”。“村超”球员来自苗、侗、水等民族,他们中有种田农户、水果商贩、餐馆老板,也有货车司机、建筑工人、在校学生,年纪最小的14岁,最大的50多岁,大多是街坊邻里,脱下球衣是亲邻,上了球场是对手。倒挂金钩、凌空抽射、圆月弯刀、彩虹过人……“草根”球员在魅力“村超”赛场,频频踢出震惊观众的“世界波”。

  夏日,在地处月亮山腹地的榕江县,被称为“村超”的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正在火热进行。

  怀着对足球的热爱与梦想,“草根”球员们从田间地头、工地、学校、摊位匆匆赶来,披挂上阵,为各自村寨的荣誉而战。

  倒挂金钩、凌空抽射、圆月弯刀、彩虹过人……球员们的神勇表现和绝妙进球,赢得了来自天南海北数万观众的喝彩。

村超。(来源:贵州村超纪实)

  这个夏天,足球激情在榕江这片热土点燃。

  这个夏天,“村超”因这些“草根”球员而“出圈”。

  这个夏天,人们见证了中国“草根”足球的魅力。

村超现场。(来源:贵州村超纪实)

  曾经的汗水,曾经的努力,已经刻进了骨子里

  5月13日,“村超”揭幕战打响,由车江一村对阵车江二村。

  走进绿茵场,在观众如潮的欢呼声中,石磊进不由得热血沸腾。

  作为“快乐老男孩”足球队队员,能代表家乡车江二村参加“村超”比赛,他既激动又紧张。

  最后,这场“德比大战”1比1握手言和。

车江二村队赛前合影。(石磊进 供图)

  “2002年世界杯,是我向往足球、筑梦足球的初始。”比赛结束后,石磊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忆及21年来充满艰辛的足球生涯,不禁感慨万千。

  “也就是在这一年,我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件球衣。虽然只是一件普通的球衣,但却弥足珍贵。”石磊进回忆说,儿时家境贫穷,在他12岁那年,不懂足球的母亲,却毫不犹豫为他买了一件球衣。

车江二村队赛前合影(16号为石磊进)。(石磊进 供图)

  不久,他穿着母亲买的球衣,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正式足球比赛——车江一村学生队VS车江二村学生队。

  后来,石磊进加入了“快乐老男孩”足球队,与村里一伙老男孩一起,在绿茵场上追逐自己的梦想。

  时光荏苒,转眼21年过去。如今,石磊进与队友驰骋于绿茵场上征战“村超”,他感到无尚荣光。

车江二村队在“村超”精彩踢球瞬间。(石磊进 供图)

  对足球同样狂热的,还有今年49岁的杨亚江,他是“快乐老男孩”足球队队长。

  “从有记忆起,就没有离开过足球,每天在球场踢球,感觉很踏实。”30多年来,足球已经深深融入杨亚江的血液和生命。

  “榕江足球始于抗战时期,兴于上世纪90年代。”对于榕江足球发展,杨亚江了如指掌,“从祖辈编织稻草球,到修建河边球场,再到现在的草地标准球场,榕江的足球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榕江人对足球纯粹的爱。”

  在榕江,像杨亚江、石磊进这样的“草根”球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不仅见证了榕江足球事业的发展,更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革。

  一边是足球,一边是生活,热爱从未改变

  榕江,这个不到40万人的山区小县,却有5万人会踢球、喜欢踢球。

  种田农户、餐馆老板、货车司机、建筑工人……平日里,他们都是不同行业的村民,穿上球衣,就成了绿茵场上驰骋纵横的“村超”勇士。

  他们中年纪最小的14岁,最大的50多岁,有父子同队,也有兄弟同赛。

忠诚队赛后的喜悦(董永恒 第一排中)。(来源:贵州村超纪实)

  目前名列“村超”射手榜第一名的董永恒,是做卷粉生意的小老板,也是忠诚村足球队的队员。因技术出众,射门精准,被网友冠以“卷粉射手王”美誉。

  “你知道你是‘球星’了吗?”记者见到董永恒时,他正在自家卷粉店里忙碌着。

  “我觉得‘村超’球员都是‘球星’。”董永恒谦虚地笑着说,“我身边可是卧虎藏龙,能进球的多得很。”

  董永恒和队友们大都是发小,虽然工作地点不同,周末聚到一起踢球却是大家多年的习惯。

  他告诉记者:“我们从煤渣地、沙子地,踢到天然草坪、人工草坪,场地在变,但对足球的热爱没有变。”

  在“村超”赛场表现优异的,有在家卖卷粉的董永恒,也还有在外打工的韦亚军。

韦亚军(白色球衣22号)在“村超”比赛现场。(韦亚军 供图)

  今年5月,在海南做钢筋工的韦亚军得知家乡要举办足球赛,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决定请假回家,报名参赛。

  “小时候条件不好,买不起足球,我们就捡别人踢破了的球回来缝缝补补,一直踢到初中毕业。”回想起当年在球场上奔跑的快乐,韦亚军心里很是激动,“能回家踢球,重拾足球梦,是一种幸福。”

  “请假可以,但得拿成绩回来。”韦亚军的老板是榕江老乡,同样热爱足球,对他的行动表示支持。

  “虽然我们不能踢一辈子足球,但对足球的热爱永远不会变。”韦亚军说。

  同样令人钦佩的,还有平永村足球队的韦奇,正值农忙时节,他白天在家犁田插秧,晚上风尘仆仆奔赴赛场踢球。

  四格村足球队的杨胜郓,被网友称作“村超”最忙守门员,身为养殖大户的他,白天在大山里喂鸡、喂鸭、喂鸵鸟,晚上成了绿茵场上的“门神”。

  …………

  “草根”球员,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生活,初心从未改变。

  是乐子,更是路子,“草根”足球大有可为

  6月30日,“村超”小组赛进入收尾阶段。

  球场内,场坝村足球队大胜,率先闯入八强。球场边,村民敲锣打鼓庆贺佳绩。

场坝村队赛前合影。(杨光俊迪 供图)

  “杨老爹,你带的这帮仔,可为我们村争气了!”村民们对“杨家军”赞不绝口。

  村民口中的“杨老爹”叫杨明刚,年逾六旬,是场坝村的足球教练,他曾带领球队两夺联赛冠军,让场坝足球在榕江声名鹊起。

  而场上那帮被称为“杨家军”的球员,是他的儿子杨光俊迪,侄儿杨阳、杨光静禹、杨光静彪……

场坝村队杨光俊迪(红色队服7号)在“村超”比赛中的精彩瞬间。(杨光俊迪 供图)

  从小对足球近乎痴狂的杨明刚,1983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公务员。

  “那时最喜欢的事,就是利用下班时间去踢球,泥沙地、河坝边,到处都有我的身影。”谈及足球,杨明刚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正是受到我的影响,4个仔从小都热爱踢球。”说到家庭足球,杨明刚更是兴奋。

场坝村队在“村超”精彩踢球瞬间。(杨光俊迪 供图)

  这些年,几个小孩陆续回到了家乡。

  他们回乡,足球后继有人,杨明刚打心眼里高兴。但也有一丝顾虑,自己踢了一辈子球,也就这么点出息了,会不会有人说闲话?

  事实上,杨明刚的担忧是多余的。

  杨光俊迪,大学毕业回乡,现在当地一家公司工作;杨阳从广西学习回来,成立了一家足球俱乐部;杨光静禹、杨光静彪今年大学毕业。

  谈起杨家第二代足球人,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由衷称赞。

  如今,在杨家父子的影响下,场坝踢球的村民已达到800多人。

场坝村队在“村超”精彩踢球瞬间。(杨光俊迪 供图)

  场坝足球火了!

  场坝足球的崛起,是榕江“草根”足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是乐子,更是路子!”7月9日,得知榕江三中学生张成启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后,曾赴法学习的中学足球教练、“村超”解说员赖洪静兴奋地说道。

  从教18年的赖洪静,他和团队一道共培养出国家足球二级运动员147名,国家足球一级运动员25名,很多学生就读于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院校。

  “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足球氛围里长大的,如今能和父辈一起参加比赛,真的很自豪。”榕江一中毕业的学生杨胜闽深有感触。

  2020年大学毕业后,杨胜闽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回到母校车民小学做了一名志愿者,当起了足球教练。

  “看着自己带的这帮孩子慢慢成长,真的很舍不得。”两年支教期满,杨胜闽毅然决定留下来任教,“乡村足球,需要更多的人坚守和努力。”

  如今,乡村足球已传到新一代年轻人脚下,他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村超”故事。(杨光能 曹杨军 魏丽萍)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