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0月28日电 10月27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黔东南专场。据悉,“十四五”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桥头堡”建设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民族团结进步出新出彩。

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网发(杨凤仙 摄)
会上,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光杰以“桥头堡”“产业兴”“村字号”“生态美”“民生暖”“团结心”六大关键词,系统介绍了该州“十四五”以来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效。

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光杰发言。新华网发(杨凤仙 摄)
打造“桥头堡”,实现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十四五”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黔东南州黎平、从江、榕江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全州举力推动政策落地、通道联通、产业协作,实现从“内陆边城”向“融湾前沿”跨越。
促进“产业兴”,黔东南州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工业增长势头强劲。同时,推动文化旅游融合焕新,山地农业提质增效,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榕江县寨蒿镇境内风景。新华网发(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从江县贯洞镇万亩百香果集散基地。新华网发(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唱响“村字号”,实现乡村振兴新图景。“村超”“村BA”“村T”“村歌”等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村字号”文旅体IP火爆出圈,网络流量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乡村民宿业态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发展既有“烟火气”更具“发展力”。
守护“生态美”,黔东南州严守“生态之州、拒绝污染”底线,持续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榕江县"村超"比赛图片。新华网发(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丹寨县万达小镇。新华网发(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厚植“民生暖”,实现幸福指数稳步攀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4%、8.2%。通过促进稳岗就业、发展产业、实施以工代赈等方式,有效开发就业岗位,让更多农村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凝聚“团结心”,黔东南州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剑河县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的纺织厂。新华网发(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从江县小黄侗寨原生态千人大歌文化艺术节。新华网发(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杨光杰表示,回首“十四五”,黔东南州牢记嘱托,苦干实干,努力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展望“十五五”,全州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实践篇章。(杨凤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