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架金桥“四项行动”助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10/17 18:57:05
来源:新华网

东西协作架金桥“四项行动”助发展

字体:

  新华网贵阳10月17日电(黄勇)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省广州市以产业为重点、民生为基础切实开展东西部协作。2025年以来,两地聚焦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增收、劳务协作提质“四项行动”,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的深度融合,推动协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产业提质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开花”

  黔南是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的原产地,茶产业是广州帮扶黔南的标杆产业,两地协作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体系。今年5月的2025春季广州茶博会,在黔南广州两地组织动员下,黔南州40多家茶企组团亮相。其中瓮安县的中坪镇艾州村,是以村为单位组成“村级代表团”身份参展。在广州市海珠区委统战部的帮扶下,艾州村实施“粤黔山海情·我在贵州瓮安有茶园”计划,村集体用好用活帮扶资金,建成乡村产业园,探索出“村集体+运营公司+茶企+湾区消费”的创新模式。海珠区东西部协作帮扶瓮安县以来,通过资金投放、技术引导等方式,助推当地发展欧盟有机标准茶园3.6万亩。

  不仅是组织农产品参展,两地还以茶博会等平台为支点,推动黔南更多像“都匀毛尖”的农产品融入大湾区供应链,走向全球市场。

  黔南州和广州市围绕黔南所需、广州所能,借助黔南生态优势,以刺梨、茶叶、鸡蛋等产品为主导,构建起资源、制造、基地、产品的“4+”产业协作模式。在惠水县,中山大学科研团队入驻食品科技产业孵化园,研发出佛手瓜面膜、护肝饮品等2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打造“惠水制造”新名片;龙里县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形成了春夏种黄瓜、秋冬种红菜苔、茼蒿菜、西蓝花等应季蔬菜高效换种模式,这里的两个1500亩的黄瓜基地,每年至少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就业6万人次,发放工资超700万元。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工业“链”动未来

  黔南州借助协作地区的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广州绿色食品产业园和独山轴承产业园、惠水食品科技园、瓮安现代农业产业园“1+3”园区产业集群等试点。围绕各县产业体系,集聚上下游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条,与广州协作打造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

  目前,独山轴承产业园聚集轴承及配套企业24家,年产轴承超8亿套,2024年工业产值3亿多元。贵州丰达轴承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规模最大的轴承生产企业,近年来一直依托东西部协作资源,获得广州市黄埔区专项帮扶资金支持,租赁、采购前沿生产设备。如今,独山县已成为贵州省内轴承产量最大、配套最齐全的小微型轴承生产基地。

  据介绍,黔南和广州还精心谋划一批协作项目,计划实施贵定县沿山镇农产品(刺梨)粗加工区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黔南州蔬菜产业项目和三都县仓储供应链及新茶饮加工生产线等166个协作项目,推动黔南特色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消费帮扶从“田间地头”到“湾区餐桌”

  黔南州借力粤黔协作机制,开展“十城联动·千品惠购”“直播带货”等活动20余场,发动广州工会等平台采购黔南农副产品36.33亿元。在“黔货出山·八仙过海”展销活动中,黔南企业斩获逾千万元订单,刺梨饮品、长顺绿壳鸡蛋等“绿色引擎”产品成为湾区市场“新宠”。

  今年4月18日,“黔南刺梨”冠名高铁列车首发仪式在贵阳北站举行。这辆由贵阳北开往广州南的高铁,通过车身彩贴、门贴、海报、行李架、头枕巾、桌贴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帮助刺梨重点企业拓展省外市场,让更多刺梨产品“家喻户晓”,有效提高黔南刺梨品牌影响力。一路南下,成为一张推介黔南资源、展示靓丽形象的“流动名片”,黔南刺梨等知名品牌的影响在消费者心中显著提升,昔日“山野珍果”变身消费者眼中的“抢手货”。

  劳务协作“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

  黔南州构建“政府推动+东西联动+企业促动+基层发动”机制,开展“开往春天的专列”等输出活动,累计组织专车1000趟、专列8趟,输送4938名务工人员至广东省返岗就业;举办“春风送岗”“劳务协作”等招聘活动250场,提供岗位34.04万个。深化拓展校企合作,推动广州市105家用工企业与黔南6所职业院校签订26份合作协议;首次开设广黔华为订单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技能提升通道。

  2025年,全州通过劳务协作站收集优质岗位34万个,开展“跨省异地”技能培训8期,惠及385人,帮助1.9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聚焦“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乡村工匠”四大工程,黔南州实施劳务协作培训班241期,培训农村劳动力9530人。广州市黄埔区与长顺县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43家企业提供岗位2000余个,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建成“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44个,吸纳用工5549人,形成“培训—就业—增收”闭环。

  广州全方位助力黔南发展,为黔南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5年,广州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12亿元,实施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项目168个,带动120余万群众增收;两地共建产业园区15个,引进企业45家,实现投资12.4亿元;“黔货出山”“粤客游黔”等品牌效应持续扩大,黔南优质农特产品、民族文化、生态旅游通过广州的“窗口”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山海同心,未来可期。站在新的起点上,黔南州与广州市将持续深化协作机制,以“四项行动”为抓手,拓展协作广度、挖掘协作深度,让更多“黔货”走出大山、更多群众端稳“饭碗”,共同谱写乡村振兴“山海新篇”。

【纠错】 【责任编辑:邓娴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