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0月17日电(卢志佳)“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六盘水市专场10月17日在贵阳举行。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巍在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六盘水锚定“富矿精开”,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经济呈现总量突破、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以来,六盘水紧盯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农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六大体系”建设,加快打造契合时代特征、富有六盘水特色、在全省产业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十三五”末比,六盘水地区生产总值从1383亿元提至2024年的1710亿元、年均增长4.6%。
六盘水号称“江南煤都”,是国务院明确的31个成长型资源城市之一,以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李巍介绍,“十四五”期间,六盘水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推动资源价值最大化。
六盘水坚持立足煤、做强煤。原煤产量从“十三五”末的6290万吨到2024年突破8000万吨,构建了“产洗运配销”体系,并实现分级分质利用。同时,大力延伸煤炭产业链,依托焦煤储量占全省88.7%的优势,建成焦化产能1080万吨/年,粗苯、煤焦油、焦炉煤气3条精深加工路线均已打通,正加快实现从“靠煤吃饭”向“靠煤兴业”转变。
六盘水坚持不唯煤、跳出煤。已形成能源和能源化工一业主导,金属材料、装备制造、建材等多业支撑的基础工业体系,工业作为“第一动力”,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2.8%。当前正打造千亿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千亿级西南煤化工集群,培育壮大钢铁、铝及铝加工、能矿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现代物流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未来有望再造一个新的工业体系。
李巍说,六盘水还着力挖掘气候资源“富矿”,将“凉”资源化为“热”经济。近年来发展了高山冷凉蔬菜,作为“菜篮子”直供基地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了红心猕猴桃、早春茶、刺梨等“黔货出山”的明星产品。持续打造全域旅游业态,全力建设“旅居城市”,多次荣膺“避暑旅游十佳城市”“全国候鸟式养老夏季适宜度榜首”等称号,这两年升级举办滑雪季、避暑季、火把季和马拉松赛季。
“外地人购房长期占六盘水三成左右,特别是两广、江浙、两湖、成渝等地游客成为我们的新市民,印证了‘凉都’作为旅居城市的吸引力。”李巍说。
李巍介绍,六盘水也在大力推动工业“含绿量”提升。一方面持续改造火电,盘江新光电厂建成全省首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总共2台机组,供电煤耗低至269.88克标煤/度,达到同类型机组世界先进水平,全市火电机组煤耗也从“十三五”末的325克标煤/度降到了2024年313.84克标煤/度;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1670万千瓦电力总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近40%。
六盘水的焦化副产氢价格仅为国内同类产品1/3左右,依托这一优势,六盘水出台了全省首个氢能专项政策,在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高纯氢生产线基础上,今年5月10日全国首台商用氢能机车投入运行,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链条生态体系在六盘水已经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