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子”带动“大产业” 贵州农发集团红心猕猴桃的乡村振兴之路-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10/12 11:51:40
来源:动静贵州

“小果子”带动“大产业” 贵州农发集团红心猕猴桃的乡村振兴之路

字体:

  在贵州六盘水的山间地头,一颗颗结实饱满的红心猕猴桃,正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果子”。作为贵州省农发集团旗下的三级子公司,农发猕猴桃公司创新推行“返租倒包+订单链接”模式,通过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管理,实实在在带动农户增产增收,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据农发猕猴桃公司总经理郑旭介绍,目前公司已建成和链接标准化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3073.48亩,年收购鲜果1350吨。这一创新模式帮助参与合作的800多户农户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落地一业、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这一模式的突出成效,首先体现在与农户的紧密联结上。公司副总经理周鹏进一步解释道,“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机制实现了多方共赢:农发猕猴桃公司负责整体规划、技术标准和市场销售,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农户则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和分红等多种方式获得收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发猕猴桃公司采用的“8+2”农资投入方式(前期公司承担八成、农户支付两成),不仅显著降低了农户的生产风险和前期投入,还通过“三统一”模式,从根本上保障了果品品质的一致性。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632户,支付流转费用102万元,真正构建起农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共同体。

  除此之外,农发猕猴桃公司注重的标准化生产在提升果品质量和产业效益方面也发挥着核心作用。农发猕猴桃公司与贵州大学农学院开展深度合作,由龙友华教授团队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围绕栽培、授粉、浸果、冰雹灾害应急管理、套袋管理、施高钾肥、采果后管理等关键环节制定了7套标准化技术方案。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累计开展抹芽、疏果、套袋、施肥等现场培训80多次,培训1600多人次,实现了从种植到采收的全程标准化管控。

  当地农户范品尧感慨地说,以前自己种地看天吃饭,现在不仅能学到技术,还不担心销售。果子品质好了,价格上去了,他也成了半个“土专家”。像他这样通过参与合作实现技术和收入“双提升”的农户,在当地正越来越多。

  而在市场拓展方面,依托“贵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优势,农发猕猴桃公司积极拓展多元市场渠道,已与盒马鲜生等10多家知名渠道商达成合作意向,初步形成稳定的销售网络。通过“优果优价+随行就市”的订单模式,既稳定了农户收益,也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地村支书田健鋆发表示,“红心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示范。它提升了土地效益,探索出了企业与农户紧密衔接的有效路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发展经验。”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为贵州省乃至全国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产业兴农提供了扎实的实践样板。

  通过“联农带农、标准管控、品牌销售”的全链条打造,农发猕猴桃公司不仅实现了猕猴桃产业的提质增效,更探索出一条以农户为主体、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纠错】 【责任编辑:卢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