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0月3日电(卢志佳)近年来,贵州罗甸县以“大宣传”理念为总揽,打破媒介壁垒、产业藩篱与地域局限,构建起“融媒筑基、文旅破圈、农业铸牌”的立体传播赋能体系,将无形的舆论声量、文化魅力、品牌价值,淬炼为驱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硬支撑”。
航拍游船穿行在罗甸大小井景区内。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融媒筑基,从“信息桥梁”到“治理枢纽”,锻造县域传播“强引擎”
罗甸的“大宣传”,核心在于以“融媒+”改革为支点,将宣传深度融入政策解读、民生服务及产业对接。
自2021年起,锚定“全域覆盖、全时响应”,罗甸县倾力打造“罗甸融媒”APP、“阳光罗甸 康养湖城”新媒体矩阵等11个平台,构建“一端采集、多端分发、全域触达”的闭环,实现了将融媒平台升华为连接政心民意的“连心桥”和洞察社情民意的“晴雨表”。
罗甸官方新媒体矩阵。
只有算好“改革账”才能激发活力。罗甸通过《罗甸县推进县级媒体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实现从“新闻生产”到“价值创造”的跃迁。“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直播报道典型事例”、贵州新闻奖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的斩获,是“内容为王”与“机制护航”双轮驱动的硕果。
通过对接中央及省州主流媒体、联动近百名网络红人,罗甸构建“央媒领唱、省媒共鸣、网媒扩散”的传播矩阵,让罗甸故事从“县域叙事”走向“全国视野”——亮相《星光大道》、登榜《民歌·中国》、接受28家媒体深度采访、华表奖提名电影《一山之隔》取景大小井……一系列“破圈”事件“贵州小三亚”的品牌认知度实现量级跃升。
宣传流量带来发展增量。2025年上半年,媒体累计刊发稿件1.6万余条次,全网浏览量超3亿人次。宣传有力助推了罗甸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多个产业从中受益。
“罗甸暑假期间的宣传效果十分显著,大小井游客数量明显增多,我家日营业额稳定在6000元左右。”返乡创办农家乐的大学生黄秀秧便是宣传流量变现的受益者之一。
返乡大学生黄秀秧创办的农家乐暑期客流不断。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今年罗甸举办很多活动,宣传渠道丰富,通过线上送住宿优惠券等方式,来自川渝、江浙、广东等地的外省客人占比大幅提升,五一、暑假酒店基本上天天满房。”罗甸徐嘉汇酒店总经理喻培军说。
在宣传的强势助力下,2024年,罗甸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2.79亿元,这不只是数字的攀升,更是“大宣传”与“大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文旅破圈,从“流量引力”到“留量经济”,解锁县域振兴“新密码”
文旅是当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助力之一,从这几年贵州文旅的经验来看,文旅与宣传可谓是“天生一对”。
文旅富矿,宣传“精开”,罗甸实现了“引客来—留客住—带农富”的全链条价值转化。聚焦建设特色产业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围绕“316”发展思路和“3个3”产业体系,罗甸打造“贵州小三亚”IP,匠心策划了“玉湖水上狂欢节”“享村游 趣罗甸”“享玩水 趣罗甸”等活动。
游客在罗甸红水河景区游玩水上项目。新华网发(刘文俊 摄)
更具战略眼光的是跨省联动。2025年春夏,罗甸联合川桂闽粤等4地45家媒体,搭建了“央级+省级+市州级+县级+自媒体”五级传播平台,将“地域活动”升维为“区域协同IP”,让罗甸的山水之美成为共享的文旅财富,充分体现了“独行快,众行远”的协作智慧。
宣传声量变文旅流量。吉林游客王东旭因小红书推荐专程到访,正是“传播力就是生产力”这一逻辑的鲜活注脚。更可喜的是,“全民传播”时代已然开启。沫阳镇大井村村委会副主任罗明栋感慨:“大小井火爆出圈后,普通游客随手拍的视频便能获得不少点赞!”这标志着罗甸文旅从“官方推”走向“群众捧”的良性生态已然形成。2025年“五一”假期,罗甸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大小井景区接待量同比激增39.09%。
游船穿行在罗甸大小井景区内。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文旅流量带来发展变量。2024年,沫阳镇大井村集体经济收入飙升至589万元,同比增长78.48%,户均分红2710元。罗甸年接待游客从2022年365万人次跃升至2024年599万人次,年均增速超25%,正是引擎发力的最佳证明。
农业铸牌,从“深闺珍品”到“国民金礼”,夯实产业兴旺“硬根基”
酒好也怕巷子深,没有宣传的助力,农特产品很难形成IP,知晓度一旦起不来,销路就成了问题,这也是一直制约贵州农业发展的“老大难”。
依托“天然温室”的资源禀赋,罗甸将宣传的“巧劲”转变为农业产业的“实力”,推动特色农产品完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品牌蝶变。
果农采收火龙果。新华网发(班方智 摄)
罗甸火龙果丰收时节,龙坪镇种植户陈乾坤的3万斤果子3天便通过直播售罄。这非偶然,而是罗甸长期“品牌筑基”的必然结果。作为“中国火龙果之乡”,罗甸通过全流程宣传,将火龙果产业严苛的种植标准、持续的品种迭代、生态的管控细节,转化为深入人心的品牌信任状。
宣传的核心价值,在于消除“产业信息差”,让好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得久。通过精准发布上市时间、产量品质等动态,罗甸有效引导市场预期,2025年,当地火龙果预计产值突破3亿元,创历史新高。
直播团队在火龙果基地拍摄视频。
“宣传+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纾解“销路愁”,更驱动产业升级。从火龙果到蜂糖李、脐橙,宣传始终紧扣“农旅融合”。2022年以来,新增绿色食品认证9个、有机农产品1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4个,数量领跑全省,“贵州水果之乡”实至名归。
罗甸的生动实践,说明了“大宣传”绝非锦上添花的“辅助项”,而是驱动全局的“重要引擎”。罗甸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斐琳表示,罗甸将坚持以传播赋能发展为主线,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宣传共同体,以高水平传播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耦合和价值聚合,持续输出罗甸的发展故事、创新故事和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