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万壑间,一座座桥梁飞越天堑,见证着贵州从“地无三尺平”到“天堑变通途”的历史性跨越。
花江峡谷大桥以主跨径1420米、桥面距水面625米的双重“世界第一”,彰显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崭新高度。这座超级工程的背后,是技术创新铸就的“贵州方案”,更是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进程中一个闪亮的路标。
毫米级的吊装精度、2000兆帕级的超高强度钢丝、21项授权专利——这些数字凝聚着贵州桥梁建设者的智慧结晶。花江峡谷大桥是无人机技术、BIM建模、智能监测、超高强度材料和新工艺工法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基建技术和工程智慧在极端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从“建成学会”到“发奋追赶”再到“超越引领”,贵州桥梁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桥梁建设攀高逐新的贵州,3次捧回桥梁界“诺贝尔奖”——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20余次斩获詹天佑奖、鲁班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等国内外大奖。“世界桥梁博物馆”背后浸透的中国奋斗、强国制造、工匠精神,及其舒展的开放新局令人震撼动容。
一桥飞架,拔地通天。“花江峡谷大桥”所醒目刻录的新时代贵州标高,正是贵州奋力后发追赶的最新注脚。人们在桥梁中看见贵州新风采,也在桥梁中读懂党心民心同频共振,进而积蓄起埋头苦干、振兴家园的新底气。
群山飞彩虹,高路入云端。当贞丰、关岭以竞合之姿共书“新桥边故事”,当“到贵州来看桥”刮起旅游新风尚……走过花江,桥梁的故事还在生长,桥梁的创新赓续绵延。而横亘天险的花江峡谷大桥,也在晨霞夕辉中,为贵州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作证!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