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工人在距江面800米高的花江峡谷大桥塔顶施工。记者 陈慧 摄
北盘江流域,花江大峡谷,一个雄奇且美丽的峡谷。
江水奔涌、水汽氤氲;花江飞虹,履道坦坦。千百年来,人们赞美这里,也困于这里。
峡谷里花江铁索桥遗址旁的摩崖石刻,记录着人们如何跨越这桥这江这峡谷的艰辛故事。
而今在峡谷的600多米高空上,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腾空而架,2025年9月28日即将建成通车。
新的奇迹正在诞生,新的故事正在书写。
跨越山河,对群山连绵的贵州而言,是开发、开放和发展的一道命题。
全长2890米、主跨径1420米、垂直高度625米——世界第一高桥的建设参数在贵州境内的北盘江刷新。
这是北盘江大跨越!
奇妙的是,花江峡谷大桥与作为“文保”的花江铁索桥并立峡谷,这充满沧海桑田的画面颇有意味——它的背后,是一个前进的贵州,是一个巨变的中国。
履道坦坦 换了时空
世界第一高桥见证大开发
北盘江流经贵州关岭、贞丰境内,古时两岸山花繁茂,春夏时节,花瓣飘落江中形成一道独特风景,人们称其为“花江”。
花江虽美却湍急,没有桥梁时全靠摆渡,翻船事件不断,每逢夏秋水涨,交通便彻底中断。
贞丰县平街乡一位村民复述了祖辈传下来的故事:清朝时,村里一户人家,家里四个男人从事摆渡,其中三个死于急流中。
悲凉的故事,布满创痕,却始终无法阻碍人们跨越激流和裂谷的决心。
从历史看——贵州古代建桥十分不易,很多桥反复建设,反复修整,保存到了今天。作为“文保”的花江铁索桥也不例外,历经几次失败,终于在1901年建成。“功成不朽”“履道坦坦”……铁索桥原址附近的摩崖石刻,真切反映出人们对桥的渴求和建桥的艰辛。
从当下看——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在花江大峡谷这种极端的环境下建桥,面临的风力、湿度、温度等带来的技术难题也需要逐一击破。更为重要的是,贵州不仅解题破题让天堑变通途,还把天堑变成了可游览体验的景区和乐园。
从天堑到风景,从过桥到玩桥,从战天斗地到融天跨地,履道坦坦、换了时空——这是多么大的转变和跨越。
“贵州的桥,延伸着腾飞的梦想。”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张胤看来,花江峡谷大桥彰显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态度。
“天堑变通途,通途成风景!”曾在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贵州大学副教授刘玉高有感而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今天的贵州能在极端环境下进行建设,打造出世界级工程,未来也一定能够不断超越,实现更有水平更高质量的开发和发展。”
72岁的花江村原党支部书记梁绍宇一语道破:“从铁索桥到花江峡谷大桥,建桥所体现出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敢于创新的精神是最宝贵的,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能让天堑变通途。”
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践,正是贵州人民自古以来的一种自觉。今天,贵州儿女正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不断推动贵州大开发大跨越。
放眼世界 把握机遇
世界第一高桥推动大开放
9月25日清晨,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村民梁再芳已忙着在自家农家乐生火。“现在大桥要通了,游客一天比一天多,生意忙不过来,还有外国人来呢。”
梁再芳还脱口而出一句——“我们要成为世界的花江,不仅是贞丰的更不仅是平街的花江……”
大桥之下的小村,一个有趣的场景,一句有趣的话,却暗藏着一种生长的能量,变化的潜质。
路通,才能财通、人通、思想通、样样通。
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人而言,大桥的建成、交通的改善、交流的增多、开放的扩大,所带来的生活奇迹,正超出他们的想象。
开放是态度,让人们重新审视时间和大地。
开放是机遇,让人们遇见触摸当下和未来。
在汉语语境中,桥一词,本身就有联通交流开放之意。
大桥之上,850米长的悬空观光廊道、全球海拔最高的桥顶咖啡馆即将投用,蹦极、高空荡绳等极限项目吸引全国游客。
大桥之下,花江村里农家乐老板盘算着把在外的儿子女儿招回来;养蜂人抢抓机遇投入了几万元增设蜂箱,准备大干一场;民宿老板抓紧扩充房间,拥抱各地游客。
大桥周围,安顺市推动“世界最大瀑布群”与“世界第一高桥”强强联动,打造“一小时旅游圈”。黔西南州以“世界第一高桥”为核心,加快串联起“黄果树—花江峡谷大桥—双乳峰—贞丰古城—安龙招堤—万峰林”黄金旅游带。
大桥之外,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以及中国西部的贵州,多彩贵州的新形象、新标识正跃动而出。
世界级工程造就世界级大桥,世界级大桥必定是世界级景观。
一座世界级的桥,一下子就叩开世界的大门,推动着贵州大开放,让花江成为世界的花江,让贵州、让中国再次受到世界关注。
不懈奋斗 不断超越
世界第一高桥助力大发展
黔山叠翠,盘江激弦。
花江峡谷大桥,是交通控制性节点,也像一个发展的支点。
改革创新,它是贵州智慧的生动呈现。花江峡谷大桥的诞生,伴随着17项发明专利与4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突破;桥旅融合3.0新范式,推动旅游区内观光、体验、研学、度假全覆盖,实现“大桥牵线,全域开花”。
融合发展,它是区域联动的重要拼图。花江峡谷大桥如同一条“金丝带”,将黔中经济区与滇中经济区紧紧相连,促进资源链接、要素联通、人员流动,绘就“一桥通百业兴”的实践,为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问鼎世界,它是交通强省的有力注脚。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当“世界第一高桥”横亘于花江大峡谷,又一次刷新着人类工程的极限刻度,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桥”,更是贵州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大桥建成通车在即,人们的表情、动态、想法,让人更加清晰地看到行进中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大桥通车标志着六安高速全线贯通,这将彻底打破安龙长期受山川阻隔的瓶颈,未来货物运输更畅通,群众出行更便捷。”黔西南州安龙县常务副县长吕波充满期待。
——最近几天,兴义市南悦国际旅行社工作人员罗丹格外忙碌。随着公司推出“黄果树+花江大桥+万峰林”线路,咨询量立马涨3倍,兴义也从旅游过境点变目的地,她也忙得团团转。
——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见证了贵州桥梁的飞速发展,深刻感悟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好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大舞台!”
——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村民左超文曾在广东打工,得知家乡建大桥后果断返乡,成为极限运动项目技术骨干。“社会不发展,大桥建不起来,我可能一辈子不会接触蹦极项目。”如今,大桥带来更多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
560米、565米、625米、,这是贵州境内世界前三高桥的高度,递进的数字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刷新、自我跨越。
北盘江大跨越!这跨越中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变和不变。巨变,是山乡换了人间。不变则是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下,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艰苦奋进。
正是这种不变,让贵州不断创造奇迹,让山河面貌万象更新,让人民群众奔向更幸福的生活。(记者 许邵庭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