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贵州味道”香飘全国
新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上榜,全省总数增至62家
初秋的清晨,黔南瓮安的茶山上云雾缭绕,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的万亩茶园里,布依族姑娘们身背竹篓,指尖在茶树间欢快跳跃,采摘着今年最后一批白茶。山下,标准化加工厂内,清香弥漫,自动化生产线将一片片鲜叶加工成精品茶,即将发往海外。
这是贵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动缩影。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新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中,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省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奇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家公司作为我省新培育的企业成功上榜,全省入围企业总数增至62家。它们扎根山乡,各显神通,秉持“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经营理念,将“土特产”做成大产业,成为推动贵州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力量。
“苗干妈”与“苗阿爹”:
让“贵州味道”香飘全国
在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的标准化车间里,火红的辣椒经过筛选、清洗、炒制、灌装,变成一罐罐香辣诱人的辣味食品。空气中弥漫着辛辣而醇厚的香气,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我们用的都是贵州本地辣椒‘遵辣系列’,与农户签了订单,他们只管种,我们保底收。”公司负责人指着窗外一片火红的辣椒基地说,“一亩辣椒能收入五千多元,附近几个村的农户都抢着种。”
同在安顺,贵州省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也打出了“特色牌”。其展厅内,身着苗族盛装的讲解员正向客商介绍一款“酸汤肥牛”调料包。
“我们的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包括旅游渠道、服务区、景区、大型商超等。目前主要产品有贵州牛和关岭小黄牛的深加工制品、断桥糊辣椒调味品以及一些预制菜。年产值8000多万元。”董事长易明慧介绍道。
“干妈”、“阿爹”,他们将深藏于贵州民族民间的饮食智慧转化为标准化商品,不仅带动了肉牛、蛋鸡、辣椒、西红柿、生姜等种植养殖基地的发展,更让“贵州味道”香飘全国。
“二表哥”:
“跑山猪”供不应求
在六盘水新场乡松坝村的山坳里,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跑山猪”正享受着“VIP待遇”。它们住着恒温猪舍,听着轻音乐,在划定山林区域里自由奔跑。
“我们坚持‘以养代防’生态养殖理念,猪的免疫力强,肉质口感自然好。”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的猪肉售价虽比市场普通猪肉高出不少,但依然供不应求,成功打入上海、广州等高端市场。
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当地农民获得了三重收入:土地流转租金、合作社分红、在养殖基地务工的薪金。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成了家门口的“养猪能手”,实现了“养好猪、供好肉、挣好钱”的良性循环。
鑫产园茶叶:
绿叶出海托起致富梦
在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树犹如绿色的海洋。茶农们腰间着茶篓,双手上下翻飞,熟练地采摘着嫩芽。
“我们这边主打的是白茶和黄金芽,对采摘时机要求极高,早一天太嫩,晚一天太老。”采茶工李大姐笑着说,“这段时间我们天天泡在茶山里,虽然辛苦,但一天能有两百多元的收入,心里是甜的。”
在公司的精深加工车间,一片片茶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提香等数十道工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鑫产园茶业不仅做大了国内市场,更拿到了欧盟出口认证,其产品远销摩洛哥、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让贵州的这片“绿叶子”跨越山海,实现了“出海梦”。
奇垦农业:
小鸡蛋串起绿色循环产业链
一尘不染的鸡舍、自动喂料供水系统、实时监控温度和湿度的物联网设备、机器人定时巡检……在贵州奇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蛋鸡养殖基地,科技感扑面而来。
这里饲养着上百万羽蛋鸡,但最令人称奇的是,偌大的养殖区几乎闻不到传统养鸡场特有的异味。
“我们引入了先进的粪污处理系统,鸡粪直接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用于果树、蔬菜种植,实现了循环农业。”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环保难题,还反哺了种植业,带动了生态果园、绿色蔬菜基地的发展,形成了“蛋鸡-肥料-种植”的绿色产业链。
“以前自己买化肥,一年投入大,地还越来越板结。现在用奇垦提供的鸡粪有机肥,成本省了一大截,结出的果子更甜、品相更好,能卖上好价钱!”猕猴桃种植大户陈先生算了一笔账,光是肥料钱,一年就能省下近万元。
奇垦农业还推行“统一供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的“订单农业”模式,吸引周边农户参与蛋鸡养殖产业链。
一枚小鸡蛋,从此串起了一条“料、养、销、肥”的绿色循环产业链,不仅成为高品质的产品,更“孵”出了农户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乡亲。(记者 邓钺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