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7月20日电 7月18日,三穗鸭产业发展交流大会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举行。三穗县将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三穗鸭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交流会现场。新华网发(陈又华 摄)
三穗鸭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穗县作为三穗鸭的主产区,有“麻鸭之乡”的美誉,拥有600余年的三穗鸭养殖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三穗鸭被列为重点产业培育,现已形成覆盖种质保护、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穗鸭屡获国家级认证,产业规模、品牌价值及市场竞争力均居全国前列,但在品种优化、精深加工、品牌推广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当前,贵州以省州县三级联动推进三穗鸭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一年强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目标,力争到2027年实现年产值160亿元,带动10万农户增收。
会上,多名专家为三穗鸭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所长杨培龙重点探讨了通过生物技术解决我国饲料资源匮乏问题的路径,强调以生物合成、循环经济为核心,结合跨学科技术实现饲料资源的高效转化与可持续发展,助力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乔艳龙谈到,要创新“产业课堂”育人模式,推动教育教学与家禽产业链深度融合;紧扣三穗鸭产业需求,构建“链-群-岗”动态适配体系,打造“双师型+产业导师”师资队伍,解决传统职教与产业脱节问题。
南京惠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禽事业部总经理章国华表示,通过技术指导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三穗鸭产业将进一步提升品质、扩大市场影响力,打造具有广泛知名度的特色品牌。他呼吁各界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三穗鸭从地方特色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三穗县鸭业协会会长蒲德坤推介了“贵州山区的一只小麻鸭”,介绍了三穗鸭的历史及其作为珍稀地方品种的独特生态价值与风味魅力,发出“保护种源、擦亮品牌”建议。贵州贵鸭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腾召勇直面蛋麻鸭笼养中的痛点难题,如应激控制、温湿度调控等,分享了包括优化笼具设计、环境精准调控及创新饲养规程在内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陈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