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搞教育,学习教育才能出实效。要真开门、敢开门、善开门,让群众在学习教育中收获更多幸福感。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平塘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将学习教育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紧密结合,推动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效。
卡蒲毛南族乡的“小板凳微课堂”
真开“纳谏之门” 畅通意见反映渠道
只有敞开大门听民意,才能找准问题症结。平塘借助“一张网格”“一个中心”“一套机制”等资源,多形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纳谏之门”真正打开。
密织“一张网格”,畅通群众意见反映渠道。按照每个农村网格不超过150户、每个城市社区网格不超过300户、每个网格划分“十联户”(联户数不超过15户),将全县城乡社区内的行政中心、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学校、林场、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等,划分为978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31名,网格员1000余名,推选联户长5000余名。借助已建成的“网格”构架,各网格长与网格员、联户长们通过入户走访、院坝会、拉家常、微信与QQ群等方式,广开言路,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广泛收集群众对干部作风、民生实事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依托“一个中心”,架起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依托每个村(社区)设立的“党群服务中心”平台,按照“一岗多能、一窗通办”原则,将群众呼声较高、矛盾问题较为集中的公共事务进行梳理,列入问题清单,由村(社区)“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志愿者等组成工作队伍,定人定岗负责办理为民服务事务,抓实清单内各类问题的解决。
健全“一套机制”,当好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持续深入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街道社区“双报到”工作,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在职党员下沉参与政策宣传、基层治理等。同时,充分发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一体推进学查改,将作风建设与服务群众、服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平塘落地生根,用心用情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新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
敢开“监督之门” 帮助查找解决问题
学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作风建设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平塘各级各部门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敢于倾听群众意见,勇于接受群众监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查找和解决问题。
金盆街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召开院坝会等“线上+线下”“走访+接访”的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将意见梳理纳入集中整治台账,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整治工作的重点,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将整治情况向党员、群众通报,认真接受监督。目前,共收集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9件,已办结78件,其他未办结事项正有序推进中。
卡蒲毛南族乡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小板凳+微课堂”“小板凳+共话会”“小板凳+文明岗”为抓手,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汇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目前,均已落实解决。
者密镇以“四下基层”为抓手,结合乡村振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民生项目建设及防汛抢险等重点工作,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作贡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推动重点项目中勇挑重担,将作风建设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召开群众会了解诉求
善开“服务之门” 推动作风建设见行见效
善开“服务之门”,不仅是推动作风建设的有力举措,更是密切党群关系、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所在。平塘县各级各部门聚焦群众办事难点,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以主动靠前的服务意识、高效便捷的服务举措,推动干部作风建设见行见效,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县信访局联合县综治中心将县信访接访大厅接访窗口优化至10个,清晰设定各窗口职能权限,保障窗口间工作有序衔接、高效运转,实现“小窗口、大后台”调处功能,搭建便民一站式调处平台,建立规范有序、高效便民的接访秩序,为实现群众“最多访一次”的目标奠定有力基础。今年来,县接访大厅引导群众及时调解,推动一批矛盾问题在访前得到有效解决。
县政务服务中心以“一次办、云端办、指尖办、容缺办、智能办”“五办”服务理念为核心,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不断推动审批服务再提速、营商环境再优化。在推动落实33个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中,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统一线上服务入口,线下在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提供服务,助力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41%,跑动次数减少58%。
县医保局打破原有“认定前不救助”的政策壁垒,创新构建“身份确认—待遇核算—资金发放”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重点人群医疗费用追溯救助工作,将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纳入救助范围,对新认定的医疗救助对象开展追溯医疗救助,不断优化群众办事流程,主动提供医保服务,减少群众跑路。实施追溯救助以来,共为445人发放追溯医疗救助资金180余万元,人均减负4000余元,减负效果显著。(石明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