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7月1日电(卢志佳)6月30日,以“黔菜出山 绿色甄选”为主题的“黔菜”品牌推介活动在贵阳举行,贵州多家蔬菜企业在会上进行了生态黔菜推介,惠水县摆金村蔬菜基地、威宁县中海村蔬菜基地、西秀区旧州镇螺丝椒基地、罗甸县罗化村蔬菜基地等30个蔬菜基地获得“黔菜”生产基地授牌。
推介会现场。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本次推介会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指导、贵州省农发集团旗下蔬菜集团主办,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协会承办,活动旨在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贵州蔬菜产业的优质产品、特色品牌和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黔菜”等区域公用品牌及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介活动设置了贵州蔬菜品牌展示品鉴区。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经作处处长毛世明在会上介绍,2024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2179.7万亩、产量3616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七位和第十位。近年来,贵州地方特色蔬菜产业规模不断做大,“黔菜”出山的版图不断扩大,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等全国重要市场不可或缺的优质“菜篮子”供应基地。
“黔菜”生产基地授牌仪式。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协会会长、贵州省农发集团旗下蔬菜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罗兴鸿介绍,贵州夏秋蔬菜外销优势突出,冬春蔬菜保供具有潜力,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得贵州蔬菜病虫害较少,具有发展高品质生态蔬菜的良好基础,菜心、豆苗、韭菜、辣椒等区域特色蔬菜深受大湾区、长三角消费者喜爱。“贵州蔬菜产业正站在从‘规模扩张’向‘品牌增值’的关键节点,蔬菜产业发展协会将服务企业对接政策、技术、市场资源,同时也推动行业自律、品质管控、标准落地。”
参展企业在品牌展示品鉴区做推介。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孟平红表示,龙头企业、合作社是品牌建设的主力军,希望广大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严格把控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品质如一,同时应积极创新产品形态、拓展销售渠道,让“黔菜”真正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贵州省农科院将继续围绕“黔菜”品牌建设的科技需求,在优质专用品种培育、绿色低碳生产技术、采后保鲜与精深加工、智慧农业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用科技创新为“黔菜”品牌注入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