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5月20日电 传统技能与高新科技同台竞技、“老师傅”与“新学员”一较高下,5月17日至19日,贵州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毕节与贵阳举行。本届大赛聚焦“技能贵州”建设,设置民宿管家、电工、车身修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等多个赛项。来自全省9个市(州)的2000余名选手围绕95个竞赛项目切磋技艺,不仅展现出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也描摹出技能人才发展的新动向。
5月17日,贵州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现场。新华网 李涛涛 摄
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民宿管家赛项紧扣贵州文旅融合战略,成为赛事亮点。选手需在模拟场景中完成民宿运营、餐饮管理、非遗文化推介等全流程考核,全面检验旅游服务与产业融合能力。
天刚破晓,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田闻预便拎着参赛工具箱走进赛场,多年来,她深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在民宿产业、餐饮服务、现场教学等领域积累深厚,连续四年带领学生参加省级比赛,并荣获多次指导老师奖项。今年她作为选手参加的民宿管家项目比赛为贵州省特色赛项,也是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文旅融合的特色专业之一,旨在培养旅游人才更好地服务毕节旅游业。谈及参赛初衷,她说:“我参加这个技能大赛可以在以后的课程里植入大赛的一些标准,然后规范我们的教学,以赛促学,以学促赛。”
5月18日,民宿管家赛项现场。新华网发(石建生 摄)
“车身修理就像给汽车‘做手术’,每道工序都得精准到毫米。”在车身修理项目赛场,裁判刘思宇紧盯选手操作,根据选手完成情况,不时在记录本上逐项评分。这位来自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辽宁籍教师,曾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斩获金牌,2024年通过人才引进到学校,如今扎根贵州任教。“这里的赛事标准越来越高,比如塑料件的修复工艺和侧门板的修复精度等,都是对标国赛标准。我希望通过执裁,把更多前沿技术理念传递给贵州选手。”
5月18日,车身修理项目比赛现场。新华网发(石建生 摄)
在电工项目比赛现场,来自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南车辆段的选手杨卓霖正专注调试博途软件。“以前在工作中遇到1200PLC程序故障,排查起来费时费力。这次比赛系统学习了博途软件的编程与应用,能快速地诊断与处理故障。”赛后杨卓霖介绍,“企业一线最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大赛就像‘练兵场’,让我们带着新本领回到工作岗位”。
5月18日,电工项目比赛现场。新华网发(石建生 摄)
大赛期间举办的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典型事迹分享会上,航天“焊匠”姜涛的故事引发热烈反响。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焊接技师和国家级技能大师,他38年扎根焊接一线,参与了航天、航空等多领域关键部件的焊接任务。姜涛动情地回忆起成长之路:“因为骨子里‘当一名好工人’的念头一路支撑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爱岗敬业、奉献航天、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我曾把自己关在车间里30多个小时,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探索,最终让产品焊缝X光探伤达到客户要求的100%无缺陷。”
5月18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典型事迹分享会现场。新华网发(主办方供图)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就是要为产业发展搭建‘人才立交桥’。”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贵州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发掘和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推动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本次大赛呼应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部署,精准对接“六大产业基地”和“3533”重点产业集群需求,并通过产教融合、赛训结合的方式,推动院校将大赛标准融入教学大纲——如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已将民宿管家赛项的服务规范转化为课程模块。电工、车身修理等赛项则与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建立“赛事—实训—就业”直通车。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1.7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6.32万人,人才结构更趋专业化、年轻化。
从民宿管家的文旅服务到电工领域的技术攻关,从车身修理的精密操作到航天焊接的匠心传承,本届大赛不仅是技能人才的“比武场”,更是贵州“技能强省”战略的缩影。随着“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体系不断深化,越来越多青年正以技能为翼,在乡村振兴、工业升级的赛道上展翅翱翔,为多彩贵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石建生 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