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5月9日电 随着夕阳隐入群山,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韭黄村,长约200米的特色美食街次第亮起霓虹,野菜火锅升腾的雾气与烧烤架上的烟火交织,将这个喀斯特山区村寨装点成流光溢彩的“不夜村”。这个曾经寂静的村庄,如今正借着旅游业的东风,大力发展“夜经济”,让“沉睡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韭黄村的夜市一条街。新华网发
在“屯味人家”餐馆,返乡创业的夏德军正指挥后厨备料。去年,一次偶然回乡,这位在外打拼的游子看到了韭黄村的商机,带着积蓄回乡做起了餐饮,主打本土特色小黄牛野菜火锅菜品。“野菜火锅日均接待40余桌,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营业额能达到1万元左右。”夏德军说。
在韭黄村夜市一条街,短短200米的道路两旁,这样的餐馆已有42家,仅今年新开业的就有17家。经营内容涵盖火锅、家常菜、烧烤等,独特的口味赢得游客纷纷点赞。距离美食街百米处,雅阁民宿的32间客房早在一个月前就进入预订高峰。这家由民居改造的精品民宿,通过“酒店+民俗”模式,将房费稳定在100元至160元之间,既留住了游客脚步,更守住了乡村温度。
大量游客的到来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每天晚上的游客量都在1000人以上,现有的200多户商家,每户每天平均收入在3千元左右,也给我们韭黄村带来了经济上的帮助。”白岩镇韭黄村党委书记杨守亮介绍。
亮眼数据背后,是韭黄村综合治理工作迈出的坚实步伐。“今年来我们村的游客相较往年要早点,所以我们这里要有序管理,有序出行,让外来的游客到我们村,有回到家的感觉,高兴地来,满意地回去。”为规范夜市,更好地服务外来游客,韭黄村成立了夜市管理小组,每天安排3人巡逻,监督环境卫生,维护经营秩序,全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暮色渐深,粮膳禧厨餐馆的服务员仍在向食客讲解特色菜品,杨姐家常菜馆的灶火映红厨师脸庞……夜幕下的韭黄村,人潮涌动、车来车往。霓虹灯影中,这个曾经寂静的布依族村寨,正以夜的律动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支逃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