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一台缝纫机开始。
2022年,8个年轻人奔赴黔东南州丹寨县扬武镇老冬寨村青年创业园,开启了创业之旅。
3年来,从第一笔订单68元起步,到2004年毛收入突破200万元,他们成为丹寨创业圈的一匹“黑马”。
4月19日,贵州草木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能来到厂房,查看订单生产情况。密集而富有节奏的缝纫机声,让他思绪万千。
2021年,丹寨蜡染服饰在江西服装学院进行展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陈朝能被深深吸引:“当时心里有一个念头,我要去丹寨!”
心有向,逐梦往。2022年1月7日,陈朝能第一次来到丹寨。他被丹寨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所吸引,内心更加笃定:这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返校后,陈朝能不仅提前两个月完成了毕业设计,还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赵忠祥、游富能、黄紫萍、许姜月、王秋蓉、刘彩玲、羊妍玲。大家分别来自云南、安徽、海南、福建、江西等地,决定一起到丹寨县闯一番事业。
同年5月,8人来到了丹寨。“当时我们租了两层楼,只有30平方米。大家凑钱买了一台缝纫机,开始研发产品。”陈朝能回忆,创业初期,资金少得可怜,设备也极度匮乏。
在摸爬滚打中,团队渐渐明白,创新才是发展的关键。“要让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来一场激情碰撞,擦出不一样的火花。”说起创新,团队成员刘彩铃的眼里满是渴望。他们从包包、配饰等小巧易上手的物件入手,将丹寨的蜡染、扎染和薯莨染等技艺巧妙融合。
2023年2月,他们迎来了创业路上的曙光——第一笔订单,金额68元。
“当时我们几个抱在一起又哭又笑。虽然钱很少,但那种被认可的感觉,比吃了蜜还甜,这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时至今日,卖出第一单货的场景,大家仍记忆犹新。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家一头扎进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社交媒体,用镜头记录下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短短两个月吸引上万粉丝。
游富能幽默风趣的直播风格和专业的产品知识,成了团队里的带货达人。“现在每天线上销售额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最高的时候甚至突破了8000元。”
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公司也在逐渐壮大。目前,已研发出3000余款产品,涉及服装、配饰、玩偶、居家用品等,不仅销往北京、上海、江西等地,还和多家客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在陈朝能和团队成员一路披荆斩棘时,丹寨县为他们提供了大力支持。“政府协调了东西部协作资金10万元、锦绣计划帮扶资金5万元,帮他们添置设备。”丹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潘银玉介绍。
“政府的支持让我们能够安心搞研发、拓市场。”陈朝能说,“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3月,眼下陆续还有订单来。”
从车间回到办公室,陈朝能组织团队成员开了一个小会——
“争取做到纺织染一体化,在面料、包包款式还有服装上要全面创新。”
“在公司壮大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大家畅谈着公司未来,人人眼里都泛着光。(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