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元起步逐梦
“兄弟创客”8年打造上亿元产值
涂汉的办公室有不少“老物件”,不过这些“老物件”并不值钱。靠墙摆放的办公桌,桌面鼓包,桌腿掉漆,会客区的茶台也有些年头了,但这些物件至今仍在使用。
“这些都是公司刚成立时,在二手市场上淘来的,我一直舍不得扔。”涂汉说。
对于贵州大学的创业者而言,大学里的明正楼是“梦开始的地方”。贵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设在此处,400余家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这栋6层高的建筑。有的初创团队,仅在联合办公的房间中拥有两三个工位。有的成熟企业,员工已填满数间办公室。涂汉和张水共同创立的贵州星硕铭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属于后者。
“2017年12月20日,我永远记得这一天。”张水说,这是他们公司成立的日子。
涂汉来自江西,张水生于贵州,同为贵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看准贵州环保产业发展潜力的两人,成立了贵州星硕铭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在贵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申请到一间小办公室,用7000元积蓄购置了二手家具,兄弟俩的“生态环保梦”就此开始孵化。
公司初创时,从和业主谈项目,到采样、规划,再到撰写文本、报告,全都由涂汉和张水合力完成,通宵加班是常态。
纵使工作强度大到让人喘不过气,他们仍在尽力拓展新技术运用。2019年,他们考取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并获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生产报告中。
随着经验和口碑的积累,慕名而来的业主越来越多。到了2019年夏天,涂汉和张水决定招纳更多的员工。
这一年,他们接到了来自六盘水市城区农业农村局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项目规模大、时间长,涂汉和张水招来员工后,在项目地附近租了一间房子,4名常驻项目地的同事一人一个房间,涂汉每周去一次,就在沙发上凑合。如此持续9个月,团队的专业性获得高度认可,项目也越来越多。
这一年,也是他们的“转折之年”。在此后的发展中,他们立足科技成果转化,与贵州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学科背景的博士、教授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公司规模从最初的2人逐步扩大至如今的上百人。
“直到现在,公司都没有成立营销团队,全靠口碑。”回顾来时路,涂汉对他们以技术和服务赢得市场的做法充满自信。
从成果上来看,公司的数据确实令人信服: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包含20多件发明专利和1件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以及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持续推进……如今,公司已成为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这对兄弟还在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2023年,涂汉在贵州大学开启了读博生活。2024年,张水也开始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
公司也迎来了新的收获——2023年,公司与贵州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历史遗留采冶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原位生态治理技术与应用》项目获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
8年来,这两位年轻人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来自江西的涂汉更是难得回一次家乡。采访结束,两人匆匆吃过午饭便又投入到工作中。办公室里恢复了宁静,窗外的阳光洒在那张旧桌子上,漆面斑驳,泛着微光,仍为这两位年轻人记录着在西部创业的光阴。(记者 彭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