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姜”来小村庄 增收添新途-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4/21 17:59:25
来源: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贵州岑巩:“姜”来小村庄 增收添新途

字体:

  近日,走进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白水村生姜种植基地,只见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翻犁机来回穿梭,翻土、开沟、摆种、覆土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生姜种植作业。

生姜种植基地一角。(万兆川 摄)

  在生姜种植现场,白水村的村民黄贵迪老人正熟练地进行翻土、整地、开沟、起垄作业。“因为我们年纪大了,反正出去干活也出去不了,得空没有什么事情,我都来帮忙做点施肥、打药、除草之类的活路。”黄贵迪边做边说,“村里面请我们给100元一天,也可以挣点生活费。”

  像黄贵迪老人这样,在种植基地务工增加收入的村民还有不少。而之所以选择种植生姜,白水村也有着自己的考量,白水村党支部书记潘正梅向笔者介绍了生姜种植背后的故事。近年来,大姜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健康食材,市场需求持续上涨,价格稳定。于是,在外出考察后,白水村在2024年正式开启生姜种植之旅,在种植技术上,合作社也有可靠的保障。

  “生姜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管理的产业,才能产量好,像现在下姜阶段,每天我们用工就差不多需要15到20人左右。”潘正梅介绍。“我们村合作社是跟公司签订了订单,由他们保底收购,现在我们种植的这一批姜种也是由公司给我们提供的。”

  白水村引进生姜种植产业,这种“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既解决了生姜的销路问题,又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实现了多方共赢。小生姜已然成为这个小山村推动乡村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通过去年的种植情况来看,这个产业效益还是可观的,去年我们给村民支付的劳务工资和土地流转资金也有8万余元,所以今年我们又利用农户闲置的土地,继续种植生姜。”潘正梅笑着说。(邹小朋 李慧娟 万兆川)

【纠错】 【责任编辑:廖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