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湄潭县:“一亩一证”激发“三端”新活力-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4/21 09:55:10
来源:贵州日报

遵义市湄潭县:“一亩一证”激发“三端”新活力

字体:

遵义市湄潭县茶园经营权流转改革重组产业链生产要素——

“一亩一证”激发“三端”新活力

龙凤村茶农采摘春茶。

  4月15日清晨,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薄雾缭绕,茶香沁脾。茶农吴祖祥弯腰采下一芽芽新绿,动作娴熟。他脚下的这片茶园,曾是零散种植的“碎片地”,因一本“茶树林流转经营权证”焕发新生。

  2022年,《湄潭县“一亩一证”茶园经营权流转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出台,在全县创新推行“一亩一证”茶树林经营权流转,这座黔北小城以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破局,将茶树林资源转化为资产,以茶树林经营权流转交易带动茶产品期货定制,不仅重构茶产业的生产关系,更让茶农、村集体、企业和消费者在产业链上“各取所需”。

  何为“一亩一证”?即村集体组织农户以入股、租赁等形式,将分散的茶树林流转至村合作社或茶企统一管理,经科学规划整合为一亩左右的标准化茶树林地块后,在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挂牌流转。认购方凭茶树林流转经营权证可自主经营、委托管理或二次流转,形成市场主导的灵活运营机制。

  生产端——

  茶农变“股东”,茶园成“银行”

  这段时间,兴隆镇龙凤村的千亩茶园进入春茶采收高峰。每天早上8时,薄雾笼罩的茶山上已人影绰绰,村民们头戴竹笠、身挎竹篓,指尖翻飞间将鲜嫩茶青收入篓中。

  吴祖祥看着茶农们提着装满茶青的竹篓感慨万分:“以前自己种茶,既要操心病虫害,又愁卖不上价。现在,茶园通过‘一亩一证’改革入股到公司,收入增加了不少!”

  龙凤村有904户3011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园,茶园面积超7000亩,过去因分散经营导致效益低下。

  2022年,湄潭县建立茶园经营权集中流转和“一亩一证”分片定制托管服务机制,龙凤村成为第一批改革试点。

  吴祖祥算了一笔经济账:除了每年每亩200元入股分红金外,还节省了自主经营所需的管理成本。更可观的是,公司以市场价收购茶青时,每斤还额外给予1至2元的补贴。这样算下来,每亩茶园比自己经营时要多收入1600元左右。此外,他还在公司茶园做日常管护工作,每月能拿到3000余元的稳定务工收入。

  2022年至今,湄潭县共有3163户农户参与“一亩一证”茶树林经营权流转,累计流转茶树林面积1.15万亩,交易金额达1.27亿元。

  管理端——

  合作社与企业“双轮驱动”,激活产业效能

  在二十七度恋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生产线上的茶青经过摊青、杀青、理条、烘干等数道工序,制作成干茶。

  公司副总经理秦信奎抓起一把嫩绿的茶叶说:“过去碎片化茶园效益低,如今通过‘一亩一证’整合茶树林资源,茶树林效益大幅增长,我们规模化采购茶青,开发抹茶、茶啤酒等新产品,年产值超亿元。”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集高标准生态茶园经营、高品质茶品生产、O2O茶社渠道建设、品牌运作、幸福茶旅、茶文化传播、茶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供应链平台型企业,2019年1月通过招商引资入驻龙凤村。

  2022年以来,公司通过“一亩一证”茶园经营权流转整合龙凤村千余亩茶园打造高标准生态茶园,并将经验推广至湄潭县5个镇8个村,构建“公司+农户+村合作社+基地+定点销售”的合作体系,进行资源整合、分工协作与市场化运营,有效提升茶园产值,带动农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龙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伍荣明说,“一亩一证”真正实现了“三权分置”: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可流转,让茶农得实惠、集体增收入、企业提效益、消费者得产品。

  截至目前,湄潭县已有11个村(居)、13家茶叶企业参与“一亩一证”茶树林经营权流转。

  消费端——

  茶与人“双向奔赴”,茶旅融合破圈

  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市,企业家谢玉娴的办公室内有一本“茶树林流转经营权证”。“每年每亩都能收到150斤定制春茶,包含绿茶、白茶、红茶等品种,还能体验采茶制茶。”

  谢玉娴的认购并非冲动——她先认购了1亩“试水”,收到首批定制茶后,又带家人赴湄潭考察了十几天。“智慧茶园系统能实时查看土壤、空气、湿度等数据,茶青加工全程可视化。”谢玉娴说,这样的生产与加工方式让她很放心,最终认购了100多亩的生态茶园。

  2022年以来,湄潭县通过“一亩一证”茶园经营权流转模式,吸引来自29个省(区、市)的1036位茶园主认购分片定制茶树林经营权,既带动了茶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湄潭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一亩一证”改革,不仅是土地制度的创新,更是一场生产要素的重组。生产端的农民成为“股东”,管理端的合作社与企业形成合力,消费端的市场活力被有效激活。

  在这片北纬27度的黄金产茶带上,万亩碎片化茶园正以“一证”破题,让茶园从“资源”变“资产”,从“产品”变“商品”,更让茶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记者 徐涛)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