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水经开区加工厂,工人忙加工赤水黄金笋。(张浪 摄)
在赤水这片竹海翻涌的土地上,当第一缕春阳穿透晨雾,泥土中蛰伏的黄金笋便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
在赤水市兴睿笋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机械轰鸣声与竹笋剥壳的脆响交织成春日的交响乐。工人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将“舌尖上的春天”封存进一个个精致的罐头中。“现在每天收购量超过100吨,为了保证新鲜,加班加点干。”公司销售经理宋小红穿梭在弥漫着竹笋清香的车间里,手中的订单记录本已写满来自上海、重庆等地的采购需求。
在赤水经开区加工厂,工人忙加工赤水黄金笋。(张浪 摄)
车间里,凤凰村的代姐戴着橡胶手套的双手上下翻飞,能完成一颗赤水黄金笋的品相鉴定。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为这场“春天的盛宴”注入新动能。问市所需,公司今年推出新产品——零添加竹笋乳化罐头,保留了赤水黄金笋特有的脆嫩清甜,尚未正式上市便已接到很多意向订单。
55岁的兴红村村民宋文华和身边几个工友都是熟手,每天削笋收入能拿到三四百元。他们的笑容里满是收获的喜悦。从晨露浸润的竹林到智能化生产线,赤水人正在书写“一颗笋”的产业传奇。清洗、预煮、分级、发酵……多道工序铸就品质保障。
在赤水经开区加工厂,新产品正在自然发酵中。(张浪 摄)
眼下,订单走俏,附近村民结伴来厂里打工,充满干劲,在家门口赚一份春天的新收入。凌晨和暮色中的车间依然灯火通明,满载着春天味道的冷链车即将启程,车灯划破夜色,照亮了山坡上连绵起伏的竹海。
东西部协作的种子正与破土而出的赤水黄金笋,共同生长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张浪)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