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经济 改善民生
“六网”强健筋骨 夯实发展基座
400G网络到底有多快?人眨眼一次是100—400毫秒,而从贵阳到杭州的数据传输,只需16毫秒,到广州、深圳仅需10毫秒。
2023年,中国移动在贵阳建成全球首条400G算力通道,打通数字“动脉”,创造“贵州速度”。
近年来,贵州全面实施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基础设施“六网”建设,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筋骨变得更强壮,让改善民生的保障更实在、更温暖。
贵州北入长江、南下珠江。乌江全线复航后,开辟江海联运集装箱线路,非洲进口“红木”首次抵达贵州码头,建成全省首个“港口园区化”项目,开放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形成。
以项目带动投资,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建设正酣,这座“横竖”都是第一的世界级桥梁工程完工后,横穿峡谷的时间将从两小时缩短到两分钟。汽车开到村寨,高速攀上高原,班列从内陆腹地开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贵州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贵州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黔东南州榕江县从不通火车的小县城,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入黔第一城”,周末到这里看“村超”成为外省游客打开贵州旅游的新方式。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的吴凤英,借助南来北往的贵广线,回乡创业开发“云上粮仓”项目,集餐饮住宿、农艺展示、研学项目于一体,带领村民实现旅游、农产品销售收益400余万元。
从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到近边、近江、近海的西部重要陆海连接点,贵州正逐步跨入开放的前沿。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25年度首批“灯塔工厂”名单中,贵州轮胎因大规模利用数字技术,在生产力和供应链韧性方面的优异表现成功入选。
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稳定、可靠的电力加持。近日,贵安新区首座500千伏马场输变电工程启动建设,日后可为贵安新区提供400万千瓦供电能力,将保障华为、腾讯运营商等大型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省实现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增长37.65%,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位于黔南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建成启用后,南方电网部署的量子加密电力通信网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提供抗干扰电力保障。
为缓解电车司机的“里程焦虑”,到2024年底贵州电网已累计投运充电桩8535个,累计充电量达1.04亿千瓦时,更好地保障了群众便捷绿色出行。“没想到新能源汽车在服务区充电这么快!”在大娄山服务区充电的车主王曦说,“在服务区买一杯奶茶的工夫,车就已经充满电了。”
“六网”建设,一头承载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一头连接着民生幸福。
2024年,全省敷设天然气管道230公里、累计里程达4018公里(含中缅线、中贵线在省内管道长度),全省长输管道覆盖62个县区;
我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完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13575公里,交出亮眼成绩单;
“十四五”以来,我省稳步加大投资力度,去年完成水利投资331.8亿元,完善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困扰众多山乡百姓吃水难题逐步得到解决。
…………
以“六网”建设为基底,凝聚起推动发展、惠及群众的强劲动能。闻名全省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岩脚面”,一度面临逢枯水季节被迫停产的窘境。随着农村水网不断完善,岩脚大畅面业负责人张植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现在不缺水了,不仅产量上来了,面条还卖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浙江、福建也有订单。”
在“六网”编织的经济版图上,贵州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推动产品、项目、企业“走出去”,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围绕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需求,完善铁路专用线、连接路网、供排水、供电、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以项目建设之“进”、招商引资之“效”,汇聚产业发展之“势”,深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刘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