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县域发展协作并进 产业链上发力 民生花开满地-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4/08 11:16:07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县域发展协作并进 产业链上发力 民生花开满地

字体:

县域发展协作并进

产业链上发力 民生花开满地

  产自铜仁市江口县的抹茶,以清新浸润的好品质持续走红春天的新茶饮市场;

  赤水河贵州段上游金沙、中游仁怀、下游习水等核心产区,聚势打造“世界一流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

  手握世界级文旅IP,黔南州荔波县不断提升小七孔景区服务标准化与国际化水平,年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

  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县域、潜力在县域。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

  结合资源禀赋明晰产业定位,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县域产业创新发展活力泉涌。2024年,贵州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达63%左右。

  精准定位,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一季度,一批批磷酸铁锂成品,在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库,发往比亚迪等下游锂电大厂。今年以来,该公司实现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400%。

  “‘家里有矿’,发展放心。”立足贵阳市开阳县磷矿资源,安达科技用好资源、抢抓“风口”,从传统工业转轨新能源赛道。

  企业的拳头产品从黄磷到磷酸铁再到磷酸铁锂换位升级,更折射出了当地产业攀高逐新的能级进阶之路。

  作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磷矿之一,开阳县聚焦“富矿精开”,从“磷”突破聚势成链,2024年磷及磷加工实现产值280.1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4.4%,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左右,增速排名贵阳市第三。

  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放眼全省,开阳、息烽、瓮安、福泉、玉屏(大龙)、兴义(义龙)等县份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围绕全省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和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各地精准定位特色产业、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县域工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推动全省县域工业提质增量,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协同联动,城乡共绘产业新景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内,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电解二氧化锰,在园区企业间实现“内循环”,还远销印度、越南、摩洛哥等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磷系产品出货量跻身行业第一阵营,镍、钴产品全球出货量连年领先。

  “目前,园区已呈现出主导产业明晰、首位产业凸显、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集群发展态势。”大龙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廖明江说。

  在这座黔边工业重镇,小小打火机,“点燃”一片大市场,“点亮”美好新生活。贵州东亿电气总经理欧阳仕说,去年公司生产打火机14亿支,实现出口额约1.04亿美元,并常年为周边群众提供130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

  以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龙经济开发区同步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油茶、仙柚、杨梅、太子参、肉牛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

  “今年还将利用闲置土地发展500亩双高红薯,利用油菜花节,让本地农产品走俏市场。”大龙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舒安乐说。

  武陵山区湘黔交界,大龙经济开发区的工厂车间、乡野田垄,8万名群众共享产城融合红利,共绘城乡发展新景。

  人勤春来早。黔山贵水间,各地正加快探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产业发展路径,以“接二连三”的产业魔法,让绿水青山释放出叠加效益。

  民生为本,绘就发展幸福底色

  贵阳市花溪区围绕“一老一小”,创新制定养老方面1个规划7项制度、托育方面15项制度一揽子政策,全区养老、托育机构人均收费每月分别降低100元、550元;观山湖区统筹岗位、学位、床位、车位“四位”配置,更多民生供给从“够不够、能不能”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

  通过指导各区(市、县)谋划推进10个“一县一试点”,贵阳贵安以改革力度换民生温度,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每周五或周六清晨,遵义市习水县的老板张永刚将5头新鲜屠宰的黄牛肉,准时送达重庆主城区的5家超市。习水牛肉,不仅为重庆火锅注入了独特的“黔滋味”,也见证了习水县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机遇。

  遵义市桐梓县是黔渝合作的“桥头堡”和“先行区”,按照“成渝所需、桐梓所能”思路,当地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省级“跨省通办”平台,推出了“1+12”服务模式,极大提升了多地群众与企业的办事便利性。

  打破地域界限,强化跨域协作,是实现“错位发展、串珠成链”的有效途径,更是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实招。让发展优势互补、区域协同共进,贵州一个个“小而美”的山乡,托起大民生,实现新蝶变。(记者 管云)

【纠错】 【责任编辑:周远钢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