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电网科技创新的“幕后战士”-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4/03 11:46:04
来源:新华网

走近电网科技创新的“幕后战士”

字体:

  新华网贵阳4月3日电(卢志佳)科技创新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无数科创成果支撑着电网的稳定高效运行,也是一流企业建设的驱动引擎。电网科技创新的闪光灯下,是一线科研人员,而闪光灯背后,还有一群默默耕耘、不可或缺的角色——科技创新管理人员。

  南方电网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贵州电科院”)创新管理部总经理申彧就是这样一位科技创新战线的“幕后战士”,正是他的巧妙协调、精心服务,奏响了电力科技创新的和谐乐章。2024年,贵州电科院成功获批5个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连续四年取得省部级最高等级科技奖励,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走入“幕后” 雕琢科技领域改革创新“指挥棒”

  2014年,南方电网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推进,通过推动关键技术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也是这一年,申彧从贵州电科院的环保及职业卫生专责岗位走入“幕后”,成为一名科技创新管理人员。

  “体制机制的‘构建者’、科创资源的‘调配员’、内外沟通的‘联络员’、科研工作者的‘服务员’,这‘几大员’基本定义了我的岗位职责。”申彧说。

  一个科技项目的完整实施包含了可行性评估、立项评审、计划任务制定、启动实施、中期检查、纠偏整改、验收评审、成果转化、成果凝练等流程,申彧作为科技创新管理人员都要全程参与,“既要保证管理合规,还要协调资源、上下联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而激发人才活力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此,走上管理岗位后的申彧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为了让科技项目管理更具可操作性,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南方电网科技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各项本地化的业务指导书,并建立了首套规范化成果转化及激励机制,支撑贵州电网公司逐步构建了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在申彧看来,只有雕琢好改革创新这根“指挥棒”,才能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动力,“通过深化改革,让我们的科研人员爱上创新,并从中获得经济价值和情绪价值,真正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发展融合,科技创新才有源源不竭的动力”。

  转变理念 当好科研工作“服务员”

  科技管理工作有何秘诀?申彧的答案是,“要更多从科技项目负责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虽为管理人员,但多年来,申彧始终站在科技管理服务者的角度,努力为科研人员当好“服务员”。

  “2024年,我院科技项目有158个,但是算上我,直接负责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仅有两人,‘服务’确实不能面面俱到。”申彧决心破解这个痛点,牵头构建了“管理+服务”相融合的科技管理新模式,组建了科技监理辅助服务团队,深入项目组进行“贴身”服务。

  “这批科研助理,不仅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贴身’服务,让他们从很多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在创新实践中,而且经过专业化培训,科研助理还可以进一步帮助项目负责人提升科技项目合规管理水平。”申彧说。

  这样的革新可为不可为?一开始,也有不同的声音。但申彧始终坚定认为,在合规的前提下应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我们都非常支持院里统一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科研辅助服务。现在,系统填报、财务报销等事务性工作大幅减少了,大家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科技创新工作。”贵州电科院技术总监、国家级项目课题负责人曾华荣对此大加赞赏。

  事实上,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已成为社会共识。比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需填报的表格已由57张精简为11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为科研人员节省大量“跑腿”报材料时间;国家科技计划按照不超过5%的比例开展随机抽查,检查数量和频次进一步减少……

  悉心服务的案例还有很多。

  2020年贵州省科技奖总评答辩前夕,申彧与项目组一起逐字逐句打磨答辩材料。项目负责人兼具专业性和科普化的精彩答辩,赢得了各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最终为贵州电网公司取得了历史上首个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至今,公司已经连续四年获得了省部级最高科技奖励。

  成果“泉涌” 打造电力科技创新高地

  不断打通科技管理的难点、堵点,持续推进从“管理”转向“服务”,在申彧和同事们多年的不懈努力下,贵州电科院科研创新的氛围进一步加强,创新效率也进一步提升,科创成果不断涌现。

  2024年,申彧负责组织推进7个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策划与申报工作,成功获批立项5个,创造了贵州电网公司历史最好成绩。同年5月,他负责组织推进的梅花山防冰基地也获批认定为南方电网公司首个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下一步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创造了先决条件。

  回顾十年的科技管理工作历程,申彧兴奋地说,“我们科技工作者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国家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浪潮中,广大科技工作者们施展才华拥有广阔舞台。”

  “以电科院为例,我刚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时候,全院科研经费仅有3000多万元,而现在,仅仅是窄口径的研发投入统计就增长了8倍,每年都在持续增长。”申彧说,“在南方电网改革创新就宛如一股春风,公司上上下下,处处激荡着变革活力。现在很多同事开展工作遇到难点,首先就是想到能不能用改革机制、技术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以创新助力一流企业建设已成为全员的共识。”

  当前,贵州电科院正在防冰减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领域推进一些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这些科研项目都是跨学科的,除了传统的电力专业之外还涉及材料、化学、机械、人工智能等,我们还要进一步提升科技项目的管理、服务能力,提高科技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为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申彧说。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 周远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