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活水”浇灌科创沃土
贵阳创投通过基金招商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2月18日,在位于清镇市的贵州驰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正铆足干劲赶订单,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今年营业总收入预计将突破1.2亿元。”贵州驰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时芳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前装车载智机(智能机械)系统集成供应,目前,智能开闭锁、剪刀门、侧滑门等新产品正在加快量产。
2022年初,贵阳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受托管理基金,投资3000万元,将该公司总部从上海迁至清镇,设立贵州驰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时芳说:“在贵阳信投等耐心资本的助力下,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成立两年来,公司年度营收增长了5倍。”
贵阳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是贵州本土国资专门设立的基金管理机构,公司成立十余年来,通过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政府引导基金管理等方式,积极支持科创企业成长,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贵阳创投已累计发起设立并受托管理基金17只,基金认缴规模约18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企业140余家(次),目前在管企业约100家,完成投资金额约45亿元。其中,已投企业中有7家完成上市;通过基金投资拉动,累计撬动社会资本约100亿元。
贵州生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治疗胃酸反流疾病的戊二酸利那拉生酯胶囊,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1.1类新药药品注册证书,实现贵州完全自主研发一类创新药零的突破。
2014年,生诺生物只是一家初创企业,正陷入研发资金短缺的困境。贵阳创投通过受托管理的贵阳市引凤高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投资600万元,将该企业总部从杭州迁至贵阳,开启了长达十年的陪伴突破之旅。
“生物医药领域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生诺生物的产品从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获批上市,是贵州通过耐心资本赋能科创企业成长的生动实践。”贵阳创投董事长田昌红介绍,2019年,公司通过受托管理基金再次投资3400万元,帮助生诺生物完成临床试验。
在贵阳创投的牵线下,生诺生物先后获得合肥巴特恩健康基金及上海医药约8000万元投资或研发资金支持。“获得生产批件后,生诺生物将快速进入生产和销售环节,市场前景广阔。”田昌红说。
和生诺生物一样,贵州烽创科技有限公司也因在初创期得到贵阳创投“雪中送炭”,一步步发展壮大。
作为一家工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烽创科技创业初期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19年6月,贵阳创投通过在管基金投资1000万元,将烽创科技总部从北京迁至贵阳,帮助其理顺管理、拓展业务。
随着市场份额大幅增加,烽创科技陆续参与多项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并获得知名机构跟进投资。2022年,烽创科技完成国家级基金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领投的3.2亿元B轮融资,成为首个获得中网投投资的贵州企业,也是该基金在全国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首次投资。2023年,烽创科技实现营收约2亿元,净利润约3000万元。
“我们每年会收到上千份商业计划书,面对众多行业、业务复杂的项目,精准找到最优企业是项目投资的关键。”田昌红说,“企业必须具备科技含量高的特征,这是我们甄选企业的首要指标。”
贵阳创投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秉持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的投资理念,通过基金招商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产业、科技、人才等要素聚集。目前,贵阳创投已形成以生物医药、大数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领域为主的投资赛道,通过基金项目投资运作,扶持了贵州三力、新天药业、航宇科技等上市公司和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基金招商吸引“科技入黔”。目前,贵阳创投从外地引进超过50家科创企业到贵州落地,其中30余家企业将总部迁至贵州,并由此辐射带动上千名高端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来黔创业兴业。
“贵阳创投已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基金运作模式。”田昌红说,“在有效把控基金投资方向,确保不偏离政策目标基础上,我们在基金的投资决策、运营管理等方面遵循市场化规律,推动更多耐心基金高效运转,真正将基金的‘活水’浇灌到科创的‘沃土’。”
创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对推动研发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发挥基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建立健全容错机制”等。田昌红希望这些利好政策加快落地,更好发挥政府投资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记者 袁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