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锰”势喜人 逐绿向新
2月19日,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铜仁制造的新型功能材料从这里出山出海,众多企业正开足马力抓生产,忙着与全世界做生意。
“公司营业收入连续9年实现正增长,镍系、钴系两个单项冠军产品出货量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一。”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2021年,中伟股份全面启动国际化战略,已在印尼投建四大镍原料产业基地,韩国、摩洛哥、芬兰等国的生产基地也在持续布局。
该公司近日又拟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通过打造国际化资本平台,助力全球产业布局持续升温。
大龙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以新型功能材料企业为主业,已聚集中伟股份、红星锰业等新型功能材料企业17家,主要产品有三元前驱体、电池用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锰系产品。
“新”风劲吹,“锰”势崛起。作为铜仁优势资源的锰,近年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经过“富矿精开”迅速抢占全球产业高地,成为全国首批66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该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3%。
以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铜仁,大抓生态产业、主攻生态工业,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迅“锰”发展。
在大龙经济开发区的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一块块硫化锰渣被制作成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材料,销往国际国内市场。
“过去生产电池用硫酸锰产品产生的锰渣,多数被填埋。”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董雄文直言,随意填埋的锰渣会破坏土壤和水体,但若处理得当则可实现循环利用。
2021年,汇成新材料自主设计的利用硫化锰渣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的生产线正式投产。现每天可以处理硫化锰渣约200吨,产出锰金属约20吨、镍钴金属约1吨,实现变废为宝。
近年来,大龙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无废园区”建设,引导企业从工艺改进、清洁能源与原料替代、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等多方面发力,减少固体废物的源头产生与排放。
同时又不断构建并完善资源外循环,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对废旧锂电池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并推动固废、废水、废气等资源内循环,把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制作成蒸压加气块、砖。
去年1月至11月,大龙经济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2.09亿元,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80%。大龙经济开发区还入选“无废园区”全国典型案例。
多年来,铜仁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业发展全过程,构建起一条“含绿量”与“含金量”并重的工业发展新赛道。
就生态工业而言,该市在全力推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之时,又挖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食品及健康医药产业,茶叶、红薯、白酒、饮用水、中药材等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铜仁正全力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建强生态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动产业大提升、项目大攻坚、招商大突破。
生态工业逐绿向新,蓬勃发展,生态农业风生水起,生态旅游持续升温,“绿色铜仁”步履铿锵,桃源深处景美如画。根据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铜仁市生产总值1649.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记者 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