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小碧乡下坝村农文旅项目现场热闹非凡,现场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由该乡主办、下坝村承办的“迎春杯”篮球赛总决赛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小碧乡16个行政村以及机关单位的篮球健将,自正月初八起,便在这里轮番角逐。
下坝村农文旅项目是经济区小碧乡下坝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毗邻机场区域优势,积极盘活闲置土地打造的一个乡村特色旅游精品项目,总规划面积为750亩,预计于5年内建成。初春时节,记者走进经济区这个最大的农文旅项目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绿油油地,一片连着一片,从山脚一直延伸到了山顶。
“这是年前,下坝村在复垦复耕土地上种植的200亩油菜花。”走在宽阔的乡路上,下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庆华向记者介绍,除了油菜,下坝村还在大龙滩河道两岸,种了40亩马鞭草,同时还栽种了不少樱花树。“到了3月份,油菜花和河边的樱花、马鞭草花盛开,整个项目将成一片明晃晃、金灿灿、紫莹莹的花海。”赵庆华说。下坝村是经济区小碧乡16个行政村中,毗邻龙洞堡国际机场最近的一个村,距离机场跑道南面仅500米。繁忙时刻,每隔两三分钟,便有一架飞机从下坝村上空缓缓飞过。
看着一架架飞机从头顶轰隆飞过的壮观景象,自2023年起,赵庆华便萌生了借助毗邻机场的独特地理优势,在发展农业种植基础上开展旅游观光的想法。发展农业需要土地,2016年8月下坝村实施整村搬迁,不少耕地随着村民的搬离,有的成了撂荒地,有的成了渣土堆。为盘活利用好这些闲置土地,为下坝村发展农文旅产业打下基础,在经济区以及小碧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下坝村采取分组包保种植的方式,投入50余万元资金,购买了犁土机,并租赁挖掘机来清理渣土及建筑垃圾,逐步恢复土地原貌,同时对大龙滩河下坝村河段开展清淤、拓宽、加固堤坝、增殖放流。
历经一年多的整治,下坝村赵家坡、豹子洞、辣角寨等处的250亩撂荒地,最终被复垦成了一块块耕地。大龙滩河下坝段河道也完成了河道治理、绿化种植、主干道硬化,实现了河畅、水清、鱼游、岸绿、景美的目标,为整个项目增添了生机活力。与此同时,下坝村还将下坝大桥下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硬化成一个拥有近2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为项目后续运营提供坚实的配套保障,同时还在桥下安装了10余个特色集装箱,供游客在烧烤、游玩之余休息。
除此外,大龙滩河边的烧烤区也被开辟出来;1200平方米的下坝山庄,经整体改造后,可同时接纳400余人就餐。“自1月6日试运营以来,下坝山庄客流不断,每天有四五桌客人前来就餐。”下坝村驻村第一书记程沛说,等过完大年,下坝山庄就将正式营业。“3月份,天气回暖,整个项目将置身花海之中,届时,前来踏青的游客,除能在花海中近距离、全方位、多视角地欣赏飞机起降外,还可在河边搞烧烤,看文艺节目,孩子们则可以在浅水区嬉戏玩耍,累了在集装箱和山庄休息,十分惬意。”程沛说,为充分利用好这些蜜源,下坝村还在油菜地里安放了100余箱蜂蜜。届时,游客可现场采割、品尝、购买最新鲜的蜂蜜。据了解,自2021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下坝村便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公司”的运行模式,建成了下坝加油站,收获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其后,下坝村持续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开启了养蜂项目,又借整治撂荒地的机会,进行耕地提质改造,以“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种植南瓜,并与天瀑房开合作开发“0401”地块……一个个项目的发展,为下坝村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源头活水”。2024年,下坝村村集体收入达到了600万元左右,其中,光加油站项目一年便为下坝村带来了388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与天瀑房开投资合作的0401地块,一年收入160万元。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下坝村村民的福利也在逐年攀升:2024年,下坝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1255个股民,每人分红600元,比2023年增加了150元。除此外,下坝村还为全体村民购买了医保、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的村民,每月还能领到500元的养老金,重残人员每个月可领300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福利,为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解除了后顾之忧,做下坝村的村民,越来越有奔头。”村民严华波感慨地说。“农文旅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为下坝村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下坝村将采取‘1+1+N’模式,将下坝农文旅项目进一步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娱乐、农业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乡村产业振兴项目。”赵庆华表示,待整个全部建成投运,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00万元的收入。
下坝村农文旅项目规划图
下坝村的农文旅项目,是经济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积极探索。近年来,在经济区党工委、管委会的规划引领下,小碧乡围绕“一村一策”“一村一业”发展思路,积极谋划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4年11月,小碧乡以农业产业项目为抓手,积极与贵州双龙开投集团对接,明确农用地使用途径,以下坝村乡村农业旅游观光项目、马寨村黄金芽奶白茶生态园项目、柏杨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猫洞村中草药植物博览园项目等作为“四类地”盘活利用和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的首批项目,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构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机制,让一个个项目成为富民增收、驱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24年,小碧乡16个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了4309万元,相较于整村搬迁之前增长了20倍。其中,土地收益为147万元,这些收益主要来源于出租“四块地”;物业租赁收益达602万元,主要通过出租商业门面、写字楼等物业所获取的;产业投资收益为1401.2万元;银行利息收益则为2158.8万元……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不断提升。(杨源 余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