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六,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狗场屯村,如期举办“抬汪公”庆新春民俗活动,祈愿国泰民安、村寨富强、风调雨顺、家庭平安。
汪公,原名汪华,隋末歙州人。汪华为人正直,在为官期间施政宽宏,百姓得以安宁。相传汪华为官期间,对地方赈灾功劳巨大,大旱之年使众多百姓免受旱灾影响,固每年的“抬汪公”民俗活动,是村民们祈祷新年伊始,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大日子。这一活动已从祭祀演变为每年的传统民俗文化节日,“抬汪公”成为屯堡人的一大盛事。“抬汪公”活动,是为了颂扬汪华忠君报国,激发屯堡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优良传统。
(安顺日报记者 卢维摄影)
据悉,“抬汪公”传统民俗活动又称“抬阁(屯堡抬亭子)”“迎神”“迎菩萨”,是安顺屯堡村寨为纪念汪公诞辰而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明代徽州,随明代“屯军戍边”移入安顺,在屯堡已经沿袭了600余年。活动主要分布于安顺市西秀区所辖七眼桥、大西桥一带的屯堡村寨,其活动主要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等方式,祈求风调雨顺,国富民强。同时,也是村民们在新年伊始,寄托希望,祈祷五谷丰登的大好日子,如今,这一活动已演变为每年的传统民俗文化节日。曾在2008年10月广州番禺区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大赛中获得最高奖—山花奖,2014年,该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现场锣鼓喧天,人山人海,附近村寨及远处的游客汇集于此,共襄盛举。当天下午2时,在村委广场举行隆重仪式后,由八名壮汉抬着“汪公”雕像在屯堡村寨中巡游,一支支队伍与祈福的村民们纷纷加入到巡游中来,盛大而壮观,长长的一条街挤得水泄不通。道路两旁,屯堡人家点烛上香、燃放爆竹等,迎接这位屯堡人崇敬的先祖,地戏队、各式彩车、古装花车缓缓前行,展示新年新气象,充满了浓郁的屯堡民俗风情,让人们观赏了一场屯堡民俗盛宴。
(安顺日报记者 卢维摄影)
(安顺日报记者 卢维摄影)
(安顺日报记者 卢维摄影)
(安顺日报记者 卢维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