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基层医疗展现新风貌-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2/14 14:25:46
来源:遵义日报

遵义基层医疗展现新风貌

字体:

2024年建成投用20个乡镇卫生院分院(延伸服务点)

遵义基层医疗展现新风貌

  2024年遵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成乡镇卫生院分院(延伸服务点)20个。一年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件民生实事已从蓝图变成了实景。

  一

  在新蒲新区礼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服务点,“一站式”的挂号、诊疗、输液、取药等功能区规范有序,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令人眼前一亮。

  今年81岁的孙奶奶,居住高铁一号还房小区。以往看病,她需要儿女陪同前往几公里外的医院。自从礼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服务点建成后,这一状况得到改善。“看病再也不用跑远了,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既省心又暖心。”近日,孙奶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通过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我们每天都会将需要进行生化检查的患者免费接送到中心检查,并尽快反馈检查结果。”礼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服务点负责人冯增荣说,他们将继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做好社区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卫生院莲池分院虽然面积仅110平方米,但诊室、药房、治疗室、留观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能够满足村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莲池村辖区户籍人口7118人,常住人口5326人,且老年人居多,就医需求大。院莲分院2024年7月建成以来,门诊接诊量已达2340人次,住院人次达113人次。“现在有了莲池分院,我们来看病、输液、开药方便多了。”村民张伦久说。

  这两个基层医疗延伸服务点的生动实践,只是遵义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遵义市规划布局了100个乡镇卫生院分院(延伸服务点),现已建成89个。其中,2024年建设的20个乡镇卫生院分院(延伸服务点)已全部投用,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

  回望过去一年,遵义市在基层医疗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聚焦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痛点问题,我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资源从“有”向“优”的转变,积极有效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完善构建了“市优、县强、乡活、村稳”的卫生服务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走出了一条强基层、惠民生的健康服务路径,让群众健康更有了“医”靠。

  在主城区,我市建设了3个城市医疗集团,推行“以城带乡、以乡带村”的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医共体的组建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县域,我市组建了26个县域医共体,以“县级带中心、中心带一般”“突出中心、梯次发展”的医共体建设模式,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更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

  此外,我市还注重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2024年,我市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专科、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医药干预试点项目各1个,获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4个,新建乡镇卫生院省级示范中医馆3个。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选择。

  人才是建设健康遵义的关键要素。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我市坚持“引育并重”,在集聚人才上实现了更大突破。2024年,我市新增“黔医人才计划”46名、“银龄计划”69名,引进培养博士8名、硕士111名。这些高素质的医疗人才不仅为基层医疗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遵义市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安县开设的“一站式”慢病服务管理中心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该中心共设置5个专科慢性病门诊,针对特定慢性病种制定全年规范诊疗临床路径。通过分级诊疗、慢性病专科随访、上下级医院联动等方式,实现了慢性病全流程管理,让群众享受到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服务。这一举措不仅规范了慢性病管理,更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诊疗服务。

  同时,为了解决看病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问题,遵义市基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搭建了全市区域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系统。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已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全覆盖。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群众就医检查费用,更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接下来,遵义市将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同时,还将创新探索运行机制,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和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谢捷 陈义鹏)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