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州战鼓表演。(罗慧 摄)
2月11日,贵州省岑巩县以“传承思州文化 欢度新春佳节”为主题,举办了民间斗鼓、花灯评比、非遗游演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欢欢喜喜闹元宵,为当地群众呈上一场震撼心灵的非遗盛宴,让传统的年味儿中弥漫着馥郁的文化芬芳。
当天上午,在该县思州文化广场,民间斗鼓活动激战正酣,来自全县的19支战鼓队,身着传统服饰,在铿锵有力的节奏中腾挪跳跃,以激昂的鼓点奏响新春乐章,将战鼓表演的力量与韵律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氛围。
思州战鼓表演。(唐鹏 摄)
“每年过年,我们都会组织战鼓队来参与县里的元宵节活动。在这热闹欢乐的氛围里,越来越多的人被思州文化吸引,并产生浓厚兴趣,还主动参与传承,也给这喜庆的年味儿增添了文化韵味。”岑巩县凯本镇东风战鼓队队员徐坤凤说。
“鼓手们一个个精神十足,配合默契。听着这战鼓声,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现场观众沈大泽说。
小女孩在进行思州战鼓表演。(唐鹏 摄)
岑巩古称思州,思州战鼓又叫“夜郎战鼓”,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最初用于练兵号令,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传统打击乐,成为村民们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每年从大年除夕到元宵节,各村寨的锣鼓手们都会相聚,用敲锣打鼓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让古老的文化习俗在热闹喜庆中代代相传。2024年12月,思州战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灯映月庆团圆,非遗传承展新篇。当天下午,来自全县各乡镇、街道的9支花灯队伍,在思州文化广场同台竞技,以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融合的表演形式,将非遗保护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为市民献上一场非遗盛宴,营造了“月圆人圆文化圆”的节日氛围,也为县域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思州花灯。(杨云 摄)
“今年的花灯活动与往年相比,我们凯府村传统村落花灯队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青少年的加入不仅让队伍更年轻化,也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岑巩县凯府村传统村落花灯队表演者文谷林说,青年人的参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样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思州花灯,在古思州农村广泛流传,是当地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长期保留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到元宵,思州花灯表演热闹上演,成为当地独特的节日欢庆方式。
游演活动中的喷火表演。(万再祥 摄)
打金钱棍是思州花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分为金钱棍舞和金钱棍曲,由两人相互配合而成,有唱有跳有舞,动作多样,曲调优美。这一娱乐活动从宋朝开始兴起,后经各民族相互交流学习并创新,传承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岑巩县城内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伴随着欢快激昂的锣鼓声,一条由来自全县12个乡镇(街道)的花灯代表队、战鼓队组成的游演“灯龙”,在夜色中缓缓前行,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观看,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思州花灯表演。(万再祥 摄)
此次元宵节非遗活动,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古老技艺展示、非遗传承搭建了广阔平台,让文化的火种在新一代心中点燃,促进岑巩的非遗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思州战鼓表演。(杨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