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工业企业创全国先例——
38天,数据融资2000万
让“数据变钱”成为现实,需要多少天?
去年11月23日,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牵头组织下,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等6家企业组建数据资产入表融资项目攻坚团队。
38天后的2025年1月1日,中安科技以在贵州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持有的“销售订单数据集”“生产工艺工序数据集”“仓储供应链数据集”3项数据知识产权,成功向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办理了一笔2000万元的质押融资,成为贵州省工业企业数据资产质押融资“首单”、全国领先案例。
中安科技的这笔数据入表融资,也标志着全国工业领域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没想到数据能‘变’成钱。”中安科技董事兼财务总监艾丽凤说。
中安科技是一家集高性能电线电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等称号,2024年,企业实现营收41亿元。
“38天内,项目攻坚团队完成了场景要素挖掘、资产确权、证书登记、价值评估、合规入表、融资授信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从数据资产入表到融资到账的全链条贯通。”艾丽凤说。
“尝鲜”数据资产质押融资的背后,离不开中安科技构建的坚实数据底座。
中安科技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的“5G+AI数字孪生工厂”,对公司5个车间、80条生产线进行虚拟化一比一仿真建模,在虚拟世界构建和真实工厂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
5G专网覆盖整个厂区,生产线上传感器与信息化系统的链接可实现24小时实时数据采集、上传,这张5G专网不仅连接销售、生产、库存等环节信息“孤岛”,也搭建了支撑中安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底座。
“企业自成立之初就开始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目前,我们搭建的2个云平台囊括了PLM、MES、CRM等7个数字化系统,这些数字化系统中沉淀了海量数据,是我们开展本次数据资产质押融资的基础。”艾丽凤说。
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相关政策要求,中安科技梳理了生产、库存、物流、销售、人力等不同模块的相关数据,发掘了部分数据应用场景。
“目前,我们入表的三项数据集与企业核心业务息息相关,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分析销售趋势、客户偏好,指导市场营销策略调整,还能帮助生产人员识别生产瓶颈,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赋能生产经营管理用‘数据说话’。”艾丽凤说。
数据洪流,日增不息。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部分,使之成为数字资产?
“在实施数据资产入表的过程中,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帮助中安科技梳理出4000多万条结构化数据,通过整理清洗脱敏等一系列处理将其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估的资产。”中安科技财务总监荣金昌说。
这是一场数据资产化的全新探索,打通了数据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金的转换通道。
“金融机构不仅组建了专业的团队,为我们提供了融资贷款的解决路径和提款方案,还推出针对数据资产质押融资的产品和服务。”中安科技财务部经理叶祥女说。
中安科技将进一步探索更多的数据应用场景,挖掘数据的价值。“我们将引导企业按照不同业务场景、使用类型进行数据分类分级,不断完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为推动数据资产入表、评估、登记、融资等提供支撑。”省工信厅信息技术发展处副处长马兰说。(记者 朱登芳)